从广谱哲学看科学精神与科技创新

从广谱哲学看科学精神与科技创新

ID:23919023

大小:5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1

从广谱哲学看科学精神与科技创新  _第1页
从广谱哲学看科学精神与科技创新  _第2页
从广谱哲学看科学精神与科技创新  _第3页
从广谱哲学看科学精神与科技创新  _第4页
从广谱哲学看科学精神与科技创新  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广谱哲学看科学精神与科技创新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广谱哲学看科学精神与科技创新提要:本文具体地探讨了广谱哲学与科学精神、科技创新等有关问题的关系,内容包括:科学精神的实质、如何划清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科技创新的“怀疑”精神及其根据,科技创新的若干方法论问题等。关键词:广谱哲学科学精神科技创新广谱哲学(BroadspectrumPhilosophy)是由我国学者创立的一门新型哲学,它从辩证结构观的角度探讨一般事物系统的机理,以“广义四化”标准(即广义公理化、广义模型化、广义数学化和广义程序化)研究现代哲学思想的依据,从而为现代哲学的研究注入了新的

2、生机和活力,特别是为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技术的结合架设了相互沟通的桥梁。限于篇幅,我们在这里只对广谱哲学与人们关注的科学精神、科技创新的有关问题作一初步的研究。一、关于科学精神的实质一般而言,科学精神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科学精神包括一系列的科学规范(如可观性原则、可控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对科学观察与科学实验的规定等)和科研要求(如严谨、求实、创新等),也包括科学价值观(如功利主义科学价值观)等。狭义的科学精神是指科学研究上的实事求是,亦即“求真”精神,本文讲的科学精神特指后者。从认识论上看,科

3、学和真理属于同一层次的范畴;因为凡是科学上确认了的东西,都是经过实践(如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检验了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因而是真理。这是人们对科学确信无疑的原因。由于科学就是探求真理,因此科学精神的真谛或第一要义就是“求真”。对于如何“求真”,怎样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上早就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检验方法和标准,例如观察方法、实验方法、模拟方法、可观控原则、可重复性原则等等。但是,这些方法和标准,往往限于在各门具体科学中应用,且加上了本门学科的特殊限定条件。没有形成哲学层面上的普适原

4、则和判据。因此,当科学以外的非科学和伪科学打着科学的旗号到处招摇撞骗时,许多科技工作者乃至于哲学工作者竟不自觉地做了俘虏或盲目跟随者。中国的“法轮劝”事件和一系列迷信活动中不乏科技工作者与哲学工作者就是鲜明的例子。要区分科学和非科学(例如飞碟和外星人研究、人体特异功能的研究等)、科学和伪科学(如各种邪教),必须有评判一切知识、认识、理念的统一的标尺,这个标尺不因所谓学科特殊(许多伪科学正是打着特殊性的幌子拒绝接受检验或提出检验无效)而失效。广谱哲学正是在这个层面上提出了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普适标准。具

5、体地说;第一,它提出了研究对象是否客观存在的可观控变换结构,其核心是“以人们多重的可观控变换下的不变性”取代了任何实体性的概念,这是对各门科学技术中不成文的约定—可重复性原则和可观控原则的广义操作模型,原则上适用于一切知识、认识和理念的检验。在这一标准下,非科学和伪科学没有立足之地。例如,所谓“耳朵识字”、“隔墙看人”、“意念取物”等“人体特异功能现象”均经不起这种检验,而“治病不用吃药”的“法**功”也经不起这种检验。第二,它提出了检验认识客观性的两个广义判据,即结构模拟型判据和机理模拟型判据,

6、前者是从原型系统的结构与模型系统所反映的结构的广义同构性上来判断认识的正确性,而后者是从理论模型推演的具体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是否一致上判断认识的正确性,它是“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标准”这一哲学思想的具体实现形式。例如,在科学史上,只有当从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推出来的预言(位移电流、电磁波与光波的同一性)被赫兹的实验所完全证实时,才反过来证明了麦克斯韦理论的正确性。又如,只有当从广义相对论推出来的预言(引力场使光线弯曲、光谱线的引力红移、水星近日点的进动)被后来的观察和实验所证实时,才反过来证明了广义

7、相对论的正确性。广谱哲学的这些成果,为划清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为揭露伪科学,为坚持科学的“求真”精神,提供了近乎统一而可操作的依据。二、作为科技创新重要动力的“怀疑”精神问题爱因斯坦本人和许多科技史学者都承认,休谟和马赫的哲学对于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具有直接的影响。休谟和马赫的哲学都包含着“怀疑主义”的经验主义成分,即认为凡是不能被经验证实的概念都是可以怀疑的。马赫曾以此对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提出了尖锐的批判,这给爱因斯坦以深刻的影响。“怀疑”的精神也叫“批判”的精神,这里的“批判”不是指政治上的“

8、大批判”,而是对学术观点的扬弃。马克思曾经指出: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就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怀疑”精神的直接含义即不轻信、不迷信、不盲从的态度,这种态度不仅适用于没有得到科学检验的假说、结论,也包括已获得科学检验的正确结论。对于前者(假说),一般只有部分事实的依据,因此有待于新事实的检验,应该根据“求真”的精神,寻找新的事实,随时修正或抛弃己有的假说和结论,建立新的假说。对于已经获得科学检验的正确结论(也包括科学上公认的定理、定律等),为什么也不能迷信和盲从呢?对此,广谱哲学从客观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