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体系突出重点,努力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

建立体系突出重点,努力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

ID:23919304

大小:111.00 KB

页数:48页

时间:2018-11-11

建立体系突出重点,努力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_第1页
建立体系突出重点,努力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_第2页
建立体系突出重点,努力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_第3页
建立体系突出重点,努力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_第4页
建立体系突出重点,努力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立体系突出重点,努力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建立体系突出重点,努力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建立体系突出重点努力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新路子------关于秦皇岛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陈建成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贯彻“五个统筹”,做到“五个坚持”。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来思考我市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必须按照十六大报告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总体要求,把“三农”问题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优先位置通盘考虑。一、当前我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我市的“三农”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

2、,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是农业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逐步形成了粮食、畜牧、水产、林果、蔬菜、葡萄等一批优势产业,使全市的农业产业布局逐步向合理化、协调化的方向发展;三是扶贫攻坚成效显著,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逐步解决。我市“三农”的状况虽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三农”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问题。突出表现在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存在五大失衡。(一)城乡公共品供给失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城乡居民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差距越来越大。代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

3、公共品供给,是衡量城乡居民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基本条件。水、电、路、通讯、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基础设施是其代表。在传统体制中,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是由国家来提供的,而农业、农村的同类公共基础设施要由农民自主解决,国家只给予适当补助。基于这种公共品供给政策,多年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在国家财政强大投入支持下变得越来越好,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在农民无力投入下变得越来越差强人意。我市的城市区和外市相比较,其现代化水平并不比发达市差,甚至还超过一些发达市,越来越像“花园”城市。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现在全市2.5%个行政村和大量的自然村

4、不通公路,即使通公路的行政村也不是通沥青(水泥)路,是典型的“晴通雨阻”路;还有64.7%的村庄没有用上自来水;农民上学难、行路难、就医难等问题依然存在。近几年,由于乡村公共医疗卫生条件退化,导致农村的传染病出现了扩大蔓延趋势。近几年,农村出现了一些返贫现象,其中许多是由于公共物品供给短缺造成的,例如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老致贫等。(二)城乡民间投资失衡,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拉越大。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差距不仅反映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而且还反映在民间投资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里,农村集体和个人投资增长也远远落后于城市。从199

5、0年到2002年,城市集体和个人投资增长了14.6倍,而农村集体和个人投资仅增长了5.5倍。按道理,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民间资金向城市快速流动是必然的,因为城市的投资空间大、机会多。但是,在资金流动中,如果政府利用非市场力量,过度刺激民间资本向城市转移,人为造成农村投资偏枯,势必导致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城市经济发展繁荣。(三)资源要素流动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失衡,农民就业环境改善缓慢,城乡就业差距在扩大。自1990年以后,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资源要素也加速向城市流动,比如大量的土地资源用低廉的价格,以公益性和非公益性的形式被强制

6、征调到工业和城市里,数以万计的资金也通过金融系统只存不贷或多存少贷的形式从农村流向城市。(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失衡,收入、消费差距不断扩大,农村消费品市场份额在持续萎缩。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我市改革开放以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80年代前期曾经有所缩小。由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农产品大幅度增加和国家多次调整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使农民收入有了较大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缩小,到1983年降到最小。1984年以后,随着城市改革的全面展开,加上城市收入分配制度的变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拉大。1984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为1

7、.71:1,到2000年为2.79:1。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87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891元,后者不到前者的二分之一。而国际上城市与农村的收入比率一般低于1.5,极少超过2。如果考虑到农民的纯收入中有大约1/4用于生产投入,加上城镇居民所享有的实物性福利和补贴,城乡居民实际收入的差距会更大。二是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相应扩大。城乡居民巨大的收入差距不可避免地引致了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差距。从消费总量看,2003年全市县及县以上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1.74亿元,增长12.7,县以下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5.98亿元,增长6.1%,城镇

8、消费品零售额是农村的3.53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105元,增长9.8%,而农民生活费支出只有1765元,增长1.6%12全文查看,城镇居民人均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