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王原祁绘画理论及其美学思想

解析王原祁绘画理论及其美学思想

ID:23923272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1

解析王原祁绘画理论及其美学思想_第1页
解析王原祁绘画理论及其美学思想_第2页
解析王原祁绘画理论及其美学思想_第3页
解析王原祁绘画理论及其美学思想_第4页
解析王原祁绘画理论及其美学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析王原祁绘画理论及其美学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解析王原祁绘画理论及其美学思想  王原祁作为清初六大家之一,传世作品有《仿高房山云山图》、《夏山图》、《清溪绕屋图》、《仿梅道人秋山图》等,王原祁闪长画山水,善于用干笔焦墨,层层皴擦,用笔沉着,自称笔端有金刚杵。王原祁作为清代山水画大家,其技法和绘画思想对当代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艺术影响,其绘画理论和美术思想更是成为艺术绘画领域重点的研究课题之一。  一、王原祁的概述  王原祁,清代著名画家,出生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王原祁字茂晶,号麓台、石师道人,生于江苏太仓,是明末清初画家王时敏之孙。王原祁康熙九年中进士,官至户部侍郎,

2、人称王司农。王原祁是内廷的供奉画师,擅长画山水,集成家法,学元四家,以黄公望为宗,与王时敏、王鉴、王?并称“四王”,是娄东画派的代表人之一,所著画论有《雨窗漫笔》、《麓台题画稿》,其山水画格局对后世影响深远。  王原祁登第后,专心画学。山水能继祖法,而于黄公望浅绛尤为独绝。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书卷之气盎然楮墨外。在“四王”中,王原祁年纪最小,但成就最高。时虞山王?以清丽之笔,名倾中外,原祁则以高旷之品突过之。尝自题秋山晴爽图卷略云:“不在古法,不在吾手,而又不出古法吾手之外。笔端金刚杵,在脱尽习气。”观此语其所至可知矣。康熙朝原祁以画供奉内廷,鉴定古今名

3、画,四十四年(1705年)擢侍讲学士,转侍读学士,直南书房,充佩文斋书画谱纂辑官。与王时敏、王鉴、王?并称“四王”。按原祁承董其昌及时敏之学,受清最高统治者之宠,肆力山水,领袖群伦,影响后世,形成娄东派,左右清代三百年画坛,成为正统派中坚人物。卒年七十四(一作七十)  二、王原祁绘画风格  王原祁绘画风格受黄公望影响最大,王原祁善用干笔,先笔后墨,由淡向浓反复晕染,干湿并用,画面浑然一体。王原祁集成了其祖王时敏的技法,山水画尤为出众,深受清朝统治者宠爱。王原祁早年跟随祖父王时敏学画,画风笔墨气味醇厚,形式变化丰富,但缺乏生活气息和真实感受。王原祁三十岁之后,更多的学

4、习黄公望的绘画技巧和美学思想,画风逐渐笔墨简淡,风格古秀。待到王原祁中年时期,其画风更是独特,并从摹古中脱出,以富春山图为代表,画风秀雅脱俗,没色清单圆润。后期受王鉴指导,笔墨设色境界日益高妙。其用笔锋颖幻化,真率而意韵高古,生涩之处见纯熟。其用色绛翠斑驳,是浅绛和青绿手法的极致运用与融合。画面中累见笔笔交叠,色色相浸之处,全然不拘小节而直渲天然真趣。  王原祁的绘画风格变化,与其生活阅历的日益丰富存在很大关系。作为古典绘画的杰出代表,王原祁对当代和现代绘画影响深远。晚晴民国时期,由于陈独秀、徐悲鸿等主张西化思想,王原祁所代表的古典绘画风格受到全面否定,这导致王原祁

5、历史评价不高。随着画界对当代国画浮躁浅薄之风的不满,加之画界对娄东画派古典绘画与笔墨成就的重新认识,王原祁的绘画作品逐渐受到世人认可,对其绘画理论及美学思想研究的成果也不断涌现。  三、王原祁绘画理论与美学思想  1.强烈的宗派意识及优质的学画途径  王原祁出生于绘画世家,其爷爷王时敏为他初期绘画学习提供了便利。因为王时敏为娄东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受王时敏的影响,王原祁论画有着很强的宗派意识。除此之外,王原祁一生最佩服的名家黄公望,其画风更是深受黄公望平淡天真思想影响深远。王原祁是在深刻的尊古意识基础上评析古代绘画传承关系的,认为今人应该在学古和仿古的基础上,实现绘

6、画技巧和能力的创新。正因如此,他的绘画思想与后来的革新思想矛盾较深,但其学古思想和其较高的绘画艺术成就,仍然对当代和现代的绘画领域影响深远。  2.意在笔先、经营位置  王原祁著名的《论画十则》中第三则论曰:“意在笔先,为画中要诀。作画于搦管时,须要安闲恬适,扫尽俗肠,默对素幅,凝神静气。看高下,审左右,幅内幅外,来路去路,胸有成竹。然后濡毫吮墨,先定气势,次分间架,次布疏密。”在此作品中,王原祁强调了意与笔的关系,并提出了绘画构图和把控等绘画要素。这种思想与当今中国浮躁的绘画界风气相比,具有积极的影响和巨大的意义。王原祁尖锐的批评了功利性创作对艺术的伤害和破坏,并

7、对浑厚、高逸、明秀等绘画美学内涵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这种比较全面的绘画技法,有益于在绘画中静心凝神,创作出富有意境和灵气的优秀绘画作品。  3.用笔、用墨和设色  在《麓台画跋》的《仿大痴笔,已丑年二月十一日画归缪文子》中亦以“意在笔先”论元四家之用笔:“古人用笔,意在笔先,然妙处在藏锋不露。元之四家,化浑厚为潇洒,变刚健为和柔,正藏锋之意也。子久尤得其要,可及可到处,正不可及不可到处,个中三昧,在深参而自会之。”在这里,既讲“意在笔先”,又讲“藏锋不露”,可见王原祁既重立意,又崇敛约而抑恣肆的画学思想。他还将“藏锋”推及风格,“化浑厚为潇洒”,当指变董巨宗风;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