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ID:23925206

大小: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1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_第1页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_第2页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_第3页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_第4页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他,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节选)以余观之,彼六国

2、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山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逾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接,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李桢《六国论》(节选)【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已经B.兵连祸接,曾无虚岁曾经C.后秦击赵者再两次D.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革除消灭【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斯用兵之效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B.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C.赵尝五战于秦/齐人勿附于秦D.至丹以荆

3、卿为计/洎牧以谗诛【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同现代汉语的意思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可谓智力孤危B.未必不复增一秦也C.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D.兵连祸接,曾无虚岁【小题4】下列句子文言句式的特点与“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相同的一项是A.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B.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C.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D.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小题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2分)(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4、)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小题1】B【小题2】A【小题3】B【小题4】D【小题5】(1)等到燕太子丹以荆轲(行刺)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2)况且燕国与赵国处在秦国征伐天下将近结束的#from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gkstk.,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end#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单,作战失败而灭亡,实在是不得已的事情。(3)只是他们最终不能做到秦国所做的事,所以终因自己的力量逐步削弱,而走向灭亡。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B项:曾:竟然。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

5、词在文中的含义。点评:文言文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就不是仅仅靠积累就能解决问题的了,还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本题可联系“曾不能疾走”中“曾”用法。【小题2】试题分析:A项:结构助词,的B项:转折连词,却/连词,表结果C项:介词,用来引出对象,跟,同/介词,不译D项:介词,用/介词,表被动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点评:比较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考生多注重意义而忽略用法,这极易导致判断的失误。因为“意义”是现代人按现代汉语的习惯所作的解释,同一意义,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翻

6、译;而“用法”却不是这样,某一虚词在特定句子中的用法是有语法规则的,它具有稳定性。所以,文言虚词的意义是由“用法”产生的,我们在辨析其异同时,应该遵循先“用法”后“意义”的原则,这样才能化繁为简,作出准确无误的辨析。如BCD三项虽然用法相同,但意义不同。【小题3】试题分析:A项:智力:智力和力量。C项:明日:第二天。D项:虚岁:连年不断。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点评: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而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在阅读中,不能把古汉语两个单音词,理解成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合成词。阅读时要培养逐字审视的习惯,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理解,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要注意区别。其中包括词义扩大、词

7、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A项属于词义缩小,CD项属于词义转移。【小题4】试题分析:A项;介词结构后置B项:判断句C项:定语后置句式例句和D项都是被动句。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点评:要想掌握特殊句式,首先要了解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古汉语特殊句式一般包括:主谓倒装、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被动句、判断句,本题涉及到了四种。【小题5】试题分析:注意得分点:(1)始:才;速:招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