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报告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报告

ID:23926326

大小:69.62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11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报告_第1页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报告_第2页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报告_第3页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报告_第4页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报告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报告中共##区委##区人民政府(XX年3月27日)根据市委办、市政府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组的通知要求,我区组织有关人员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农民收入等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并结合全区实际,就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农业和农村发展现状XX区现辖5个乡镇,109个行政村,农业人口万人,耕地万亩。XX年,全区农业总产值亿元,增加值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55元,同比增长%。(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全区现有耕地面积万亩,其中有效灌溉

2、面积达到万亩,共有配套机井3434眼,平均67亩地一眼井。特别是问十乡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项目,全乡4万亩耕地基本形成了田成方、路相连、沟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现代农业新格局。全区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万余台套,其中大型机械300多台套,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1万千瓦以上,基本实现了农业生产从播种到收获的机械化作业。农村公路建设,加大了对乡村公路的建设力度,现已实现村村通公路,为农村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致富之路。农村电网,通过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实施,陈旧、薄弱、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电网得以较大改善,降低了线路损耗,提高了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安全性和电能质量,减轻

3、了农民负担。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全林木总株数达400万株,速生丰产林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5%,实现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沼气建设,全共建设启用沼气池7100座,沼气池普及率达15%,加快了农村家居绿化、庭院美化、能源气化步伐。(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农村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新建改建了1所乡镇卫生院,基本达到村村都有卫生室,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形成了农民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不出区的良好局面。农民最低生活得到保障,区政府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农民都纳入了救济范围;通过“温暖小区”工程建设,使农村“五保”老人得到了老有所养

4、通过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使病残孤害寡等弱势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得到解决。计划生育政策全面落实,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农村教育事业,抓住“中心村”建设机遇,中小学校布局得到合理调整,严格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中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快速发展,全区80%以上的乡镇建有文化站,乡村两级建有图书室50多个,各类文艺表演团体80多个,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以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执政基础工程”、“三级联创”活动,创建“生态小康村”、“富裕文明示范村”,制定了公民道德“十不准”规范,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党的执政基础工程不断加

5、强。全面实施村民自治,发展农村政治文明,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级政务、财务全面公开,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得到加强,维护了稳定,促进了发展。(三)农民收入情况。XX年我区实现农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55元,同比增长%,是增幅较高的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为:(1)工资性收入为1404元;(2)家庭经营纯收入为2375元,其中:第一产业收入1897元(农业收入1019元,林业收入1元,牧业收入877元),第二产业收入44元,第三产业收入434元;(3)财产性收入为137元;(4)转移性收入39元。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比重为%,说

6、明全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己明显加快,但需进一步提高;第一产业收入占纯收入比重为48%,说明第一产业仍然是全区农民收入的主体,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第二、三产业收入占纯收入比重为%,折射出乡镇、村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管理松散、经济效益滑坡的现象,农业产业化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二、存在的问题及表现(一)农业投入不足。基层特别是乡镇财政困难,没有能力对农业进行投入,原有农业基础设施大多年久失修,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并且随着农业税和农村“两工”的取消,进一步削弱了基层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此外,农业配套体系建设不健全,特别是动植物防治控制体系建设力度不够,直接影

7、响了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约束仍然较强,农业生产起伏较大。(二)农民增收困难。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没有完全建立,第一产业仍是多数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随着耕地、水资源等因素对农业增产增效约束力的加剧,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将面临更大的增收困难。同时,农村产业发展不平衡,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业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也使农民稳定增收缺乏坚实基础。(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学生初中升高中的比率低,农民子弟整体文化教育水平不高,不利于培育高素质农业后备劳动力。学生就学费用高,尤其是大学生学习生活费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