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信息查寻行为模型补遗

国外信息查寻行为模型补遗

ID:23927307

大小:76.12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1

国外信息查寻行为模型补遗_第1页
国外信息查寻行为模型补遗_第2页
国外信息查寻行为模型补遗_第3页
国外信息查寻行为模型补遗_第4页
国外信息查寻行为模型补遗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外信息查寻行为模型补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国外信息查寻行为模型补遗[摘要]国内有关信息行为模型的研宄目前正呈上升趋势,但集中关注于少数几个模型,事实上,还有Bates的采莓模型、Saracevic的交互分层模型、Foster的非线性模型以及Markey与Atherton的珠形增长模型等在国外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鉴于此,对它们进行简要的介绍及评析,以期能为国内同行起到查漏补缺之效。[关键词]信息查寻行为模型采莓模型信息检索交互分层模型非线性信息查寻行为模型珠形增长模型[分类号]G350G352G354模型是对真实世界理论化和简约化的表达方式,它提供考虑问题的框架,并描述该问题解决方案的核

2、心。信息查寻行为是指人们致力于发现、获取信息资源的各种行为方式、包含信息检索行为与浏览行为。信息查寻行为模型应能解决以下关键问题:①提供可预测信息查寻行为发展的理论基础;②为制定有效的信息查寻策略提供指导;③形成信息查寻行为相关理论并发展丰富其学说;④能回答“为什么”这个问题,清晰表述各类信息查寻的潜在推动力。经过数十年来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查寻理论研宄,国外涌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研宄成果,如Wilsorx的信息行为模型、Dervin的意义构建模型,Ellis的信息查询特性模型,Belkin的知识的非常态模型,Kuhlthau的信息检索过程模型等。

3、笔者利用WebofScience以及CNKI对信息行为模型研究学者的核心文献引用情况进行统计(见表1)后发现,有4位学者的研宄在国内远未受到重视,他们分别是Bates的采莓模型(BenypiekingModel)、Saracevic的信息检索交互分层模型(TheStratifiedModelofInformationRetrievalInteraction)、Foster的非线性模型(NonlinearModelofInformation,SeekingBehavior)以及Markey与Atherton的珠形增长模型(Pearl-Growing

4、Model)。表1的数据体现了国内外不同的关注程度,且笔者查阅部分引用文献后发现,其间国内多数施引文献并非以其提出的信息查寻行为模型为主题。本文针对上述情况,对四种模型进行简要介绍及评析、以期能为国内同行的研究起到补遗之效。1Bates的采莓模型1.1模型简介Bates于1989年提出采莓模型。她认为,用户在信息查寻过程中,可能随着新信息的吸收而产生的新的想法,用户信息需求和提问也随之而变化。用户需求不是被一个查寻结果所满足,而是通过一系列信息选择而最终得到满足。真实的信息查寻过程应类似于采摘野莓一样,要采摘它们必须一次一个,逐步前进。因此Bat

5、es将其形象地取名为采莓模型。1.2简要评析采莓模型受到国外学者的热烈关注。Bates认为检索的本质为演进式(Evolving),信息查寻由一连串的查寻行为组成,而非单一行为产生结果。从历史的角度看,Bates及其采莓模型的最大功绩在于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研宄思路,同时强调了以不需要明确提问的自由浏览和导航作为信息查寻模式,从而领先于尚未到来的网络冲浪策略。在采莓模型里,浏览被视为是一种有意图但无导向的查寻,导航则是有意图且直奔目标的查寻。Bates认为、检索行为中存在着对结果信息的点击与浏览这种情况,此时浏览作为信息检索策略与技术的一部分而存在

6、。采莓模型通常被认为是用于指导信息检索系统的设计,然而该模型实际上也描述了人们信息查询过程。采莓模型尤其适用于解释信息需求尚不明确的信息查寻,如研宄生论文开题前的信息查寻、科研人员的寻求课题研究方向时的信息查寻等。但采莓模型也有其自身的不足,如未深入分析影响信息用户认知的具体要素以及用户可能通过哪些方式去实现调整和改变等问题。1Saracevic的信息检索与交互的分层模型2.1模型简介Saracevic于1996年首次提出信息检索与交互的分层模型,并于次年作出修订,图2为其修订后的图示:其理论源于语言学中的分层理论及人机交互的研宄成果,基本假设为

7、:①用户与信息检索系统相互作用以利用信息;②信息利用与认知及情境应用相关。它对分层模型的阐释则源于反映信息利用的获取__认知一一应用模型。分层模型的主要要素有用户和计算机。用户界面提供了两者在表层层次上的一种交互(交互即在关联层次上的一系列过程的发生)。在用户方面,可能涉及查寻特征的生理感知、用户认知、情感以及情境等层次;在计算机方面,则可能涉及工程、处理以及内容符号等层次。2.2简要评析分层模型较为详细地展示了用户涉及查寻特征的生理感知、用户认知、情感以及情境4个层次,并将计算机与用户并列作为核心要素,可见其对技术的倚重。Saracevle在信

8、息检索系统测试与评估、相关性研究、人机交互、用户行为、数字图书馆评价等多个领域均有涉猎,其模型与采莓模型相比,更侧重于交互对在线检索的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