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金融看金融改革新趋势

从网络金融看金融改革新趋势

ID:23940780

大小:24.4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1

从网络金融看金融改革新趋势_第1页
从网络金融看金融改革新趋势_第2页
从网络金融看金融改革新趋势_第3页
从网络金融看金融改革新趋势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网络金融看金融改革新趋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从网络金融看金融改革新趋势2001-2013的13年间,我国债券余额规模增长了10倍左右,但金融脱媒现象并没有因此变得突出,实体企业资金紧缺和资金错配的状况也没有因此缓解。主要成因在于,我国的各类公司债券主要向金融机构发售,由此,直接金融工具转变为间接金融工具。  要改变银行在存贷款市场中的卖方垄断地位,仅仅依靠互联网金融提供的渠道和技术几乎是不可能的。  金融根植于实体经济。金融改革应以金融回归实体经济为

2、主要取向,由此,必须充分扩大城乡居民和实体企业的金融运作选择权利,使他们在存款市场上和贷款市场上能够作为买方与银行展开有效竞争。  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不仅成为热度最高的金融话题,社会各界广泛议论,各种认识莫衷一是,而且支付宝、P2P网贷、众筹和余额宝等名目繁多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或产品,给人们以纷繁多彩的思维冲击和目不暇接的视觉冲击。一些人认为,有别于银行主导的间接金融模式和金融市场主导的直接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似乎正在开辟第三种金融发展模式,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着互联网金融的“颠覆”。  互联网金融

3、透视出我国金融体制缺陷  金融源于实体经济部门中城乡居民与实体企业之间的资产权益与资金的交易,其中,城乡居民是资金的供给者,实体企业是资金的需求者,交易对象是实体企业的资产权益。因此,金融内生于实体经济。不论是宏观经济学的两部门模型还是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史都揭示出了这一基础原理。改革开放35年来,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建立了一套从外部植入实体经济部门的金融体系。这种外植型金融体系,一方面以银行业的间接金融为主体,通过银行存贷款的再创造货币机制,保障了经济运行中所需的巨额资金供给,支持了

4、我国经济的高速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又以最低廉的利率吸收存款资金和相对昂贵的利率贷放资金来保障银行业可获得稳定的卖方垄断利润,加之以现有分业监管模式下机构监管为重心,严重限制了实体经济部门内部的金融活动展开,既将实体企业的多维一体的市场活动分切为若干个碎片,也给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留下了一系列严重隐患。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体经济部门就不断寻求突破,但成效甚小。  一个突出的现象是,消费金融内生于商业购物活动。在由商业机构展开相关业务的过程中,集资金流、物流和客户信息流为一体,既给消费者带来了购物的商家优惠,又给

5、商家带来了资金和客户信息,有利于提高商家的市场竞争力和调整商业结构。但在中国,消费金融更多体现在银行卡消费上,出现了银行管资金流、商业机构管物流、无人管客户信息流的格局。在这种格局中,商家扩展业务所需的资金需要向银行申请,银行贷款既需要充足的抵押物、又利率高企、还延时甚多,给商家带来诸多不利。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客户信息和难以向这些客户提供专门的服务,使得各个商家迄今难有自己稳定的客户群,也很难根据特定客户的特色需求,量身打造商业服务和提供特色服务。再一方面,限制了商家之间的服务竞争。----------专业最好文档

6、,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从这个角度看,支付宝等起源于网上交易的需要,有着将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连为一体的功效,是一种从实体经济内部产生的金融活动。支付宝的流程与任何商场(或超市)的交易只有一个差别,即由于消费者将货款划汇给第三方与第三方将这些购物款划汇给供货方之间存在着时间差,因此,有着资金沉淀。这些巨额沉淀资金的存在,意味着第三方有了金融活动的空间及特

7、点。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在认同了第三方支付的合法性基础上,使得相关网商能够借此提高消费者和供货商对其的认同和市场信誉,扩大营业规模。余额宝等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的进一步拓展。但同时,发放第三方牌照又将第三方支付纳入到了金融监管视野之中,有利于规范网商的相关金融活动。  自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美欧等经济体的金融信用大致经历了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和市场信用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在美国金融创新的发展中,市场信用异军突起,它借助债券和资产证券化等,推进了金融脱媒和银行业务转型,改变了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市场信用虽

8、然对银行信用有着替代性,同时,舍去了银行信用中的货币创造功能,但它并没有完全取代银行信用。如今,在发达国家金融体系中,这三种金融信用机制同时存在,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因此,这些国家的城乡居民和实体企业有着比较充分的金融选择权。在我国的外植性金融中,银行信用成为近乎唯一的信用机制,城乡居民消费剩余的资金除了储蓄存款很难有其他的金融投资运作路径,实体企业所需资金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