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分析潘仲刚

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分析潘仲刚

ID:23946368

大小:7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分析潘仲刚_第1页
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分析潘仲刚_第2页
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分析潘仲刚_第3页
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分析潘仲刚_第4页
资源描述:

《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分析潘仲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分析潘仲刚潘仲刚(重庆市开县精神卫生保健院重庆开县405400)【摘要】目的:分析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总结相关预防控制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流腮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性别、年龄、发病时间、职业等内容进行统计,在此基础上提岀预防控制方法。结果:木组105例流腮患者,女性比例(61.0%)高于男性(39.0%),以7〜17岁年龄段患者居多,发病率占56.2%,流腮发病在性别和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以5月为发病最高,10月最低,分别占15.2%、2.9%;流腮患者中学生最多,其

2、次为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分别占59.0%、35.2%,流腮发病在时间和职业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应加强对易感人群的干预,普及疾病预防控制知识、提高相关疫苗的接种率,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流腮的传播和流行。【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传染病;流行病学;预防控制【中图分类号】R1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3-0054-01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该病由腮腺炎病毒引起,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临床表现为腮腺肿痛,并会引

3、发病毒脑炎、胰腺炎、卵巢炎、睾丸炎等并发症,由于流腮属于自限性疾病,临床上尚无治疗该病的特效药物,常规抗生素收效甚微,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做好流腮预防控制工作,有助于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和传染率。木研宄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105例流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流行病学特征基础上探讨相关预防控制方法,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2014年1月〜12月105例流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41例,女患儿64例;年龄范围为4〜22岁,平均年龄为(10.6±2.2

4、)岁。所有患者病程均在1周内,其中发病前接触过己染病者72例,接种过相关疫苗54例,服用抗生素治疗无效57例;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等,就诊时腮部肿大51例,颌下腺重大43例,扁桃体充血肿大11例,艽中己经出现并发症患者87例,予以充分水、食物和休息,以阿司匹林控制感染,患者平均住院吋间为2周,显效71例,有效3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1.2方法根据疾病流行情况、与染病者接触史以及患者腮腺肿大情况,105例患者经常规、血清学检查以及病毒分离并确诊,均符合流腮相关诊断标准。采用内服外用方法联合施治,即U服抗病毒药物

5、,外敷金黄散和蜂蜜,对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予以综合治疗。收集所有流腮患者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时间等内容,对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该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方法。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5软件包对获取资料进行整理和汇总,以(%)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标准α=0.05,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1.结果2.1性别和年龄分布统计结果本组105例流腮患者,男性占39.0%(41/105),女性占61.0占(64/105),男女比例为1:1.56;年龄分布集中在

6、7〜17岁,发病率占56.2%(59/105),流腮发病在性别和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2.2吋间和职业分布统计结果流腮患者1〜12月均有发病情况,从发病吋间来看,以5月为发病最高,10月最低,分别占15.2%(16/105)、2.9%(3/105)。流腮患者中学生最多,共62例,占59.0%;其次为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共37例,占35.2%;其余共计6例,占5.7%。流腮发病在吋间和职业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1.讨论3.1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流腮是一种流行较广泛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易在儿童和青少年

7、中暴发和流行,相关调查资料显示,该病在城市托幼机构和学校流行较广,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和中学生[1】。该病由腮腺炎病毒引起,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女孩的发病率高于男孩,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是传染源,腮腺肿大及K他器官感染者均可从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并发脑膜炎的患者可从脑脊液中分离出病毒,其中隐性感染者因症状不明显,所占比例较大,在预防控制中容易被忽略,致使疾病传播范围扩大,可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等多途径传播,较容易暴发和流行[2】。流行病学研究证实,流腮全年均可发病,集中在冬春两季,其他月份也有散发病例,掌握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做

8、好预防控制工作,尤为重要。3.2相关预防控制方法对于流腮的预防,首先应管理传染源,无并发症患者尽量隔离在家坚持治疗,并对托幼机构易感患儿进行检疫,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奋效控制;苏次是切断传播途径,幼儿和在校学生是发病的高危人群,预防控制的重点应集中在幼托机构生活、学校以及冇流腮接触史的人群,流行期应重视通风换气,保持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