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柳暗”到“花明”

从“柳暗”到“花明”

ID:23952530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从“柳暗”到“花明”_第1页
从“柳暗”到“花明”_第2页
从“柳暗”到“花明”_第3页
从“柳暗”到“花明”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柳暗”到“花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柳暗”到“花明”:策略提问,有效教学是教师追求的目标。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提出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灵活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历史课堂;有效提问;教学策略    :G633.51:B:1672-1578(2012)03-0205-01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积极的思维常常是从疑问开始的,课堂提问是师生平等交流的主要方式,因此教师的提问必须达到这样的效果:学生听到问题感觉“别开生面”,而又“束手无策”,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便“

2、渐入佳境”,而后“豁然开朗”,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从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看,我认为有效的课堂提问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设问新颖,注重趣味性  课堂有效提问首先需要设计新颖别致的问题。设计的问题应紧密关联,由浅入深,这样才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相关情境,体会个中妙处,使之有渐入佳境的喜悦感。设计的问题应力求难度适中,太浅显的问题不必问,太艰深的问题不宜问,难度较大的可分步提问。  例如,学习七年级历史《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时,如果提问:玉米、马铃薯、花生、向日葵是在哪个朝代传入我国的?这种问题,学

3、生看了课文后便已知晓答案,他们会觉得索然无味。教师不妨把问题设计如下:有一户王姓人家,午餐吃的是大米饭、油爆花生米、土豆烧肉,饭后他们还嗑了一会儿瓜子,然后到田里掰玉米去了。请问这种现象最早会出现在中国的哪个朝代?你的理由是什么?这样设计问题,变换了提问的方式,给学生以新鲜感,从而吸引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整个课堂的气氛会一下子活跃起来。  2.因势利导,关注灵活性  教学中许多问题是在课堂里动态生成的,因而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运用教育机智,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合理创设陷阱,而不能置课堂的变化于不顾

4、,生硬地照搬课前设计好的问题。  比如在学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我先出示漫画《凡尔赛分赃》,请学生思考:漫画上的那个人代表了哪个国家?有学生说是“中国”,理由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任人宰割。我对其积极思考问题进行了表扬,同时指出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确实是受害国,其正当的权益没得到维护,但是漫画中的这个国家是战败国,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身份是战胜国,所以这个国家不是中国。学生马上就理解了,紧接着又有学生说是德国。我及时进行了肯定,顺利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3.循序渐进,注意启发性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

5、一要提问,二要指点。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问题,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即为讲明之。”但在缺少铺垫的情况下,直接提问疑难知识仍是不少教师的通病。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把一个看似复杂的“大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明了的“小问题”,形成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的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问题组。学生克服重重困难,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教师循循善诱于前、学生孜孜以求于后”的教学局面。  比如世界史(上)《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一课中,教材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没有做过多的解释,只下了一个总结性的结论:使

6、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这一影响,便成为教学的一个难点。我首先出示了一幅“寰宇图”,即罗马帝国时代(公元400年)的世界地图,图中显示亚、欧、非三大洲连成一体。然后设问:在罗马帝国时代,人们眼中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子?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亚、欧、非三大洲连在一块,分不清了”。随后我又出示了第二幅地图——亨利库斯-马特鲁斯地图(15世纪90年代),在这幅地图中亚欧大陆和美洲大陆仍连在一起,但图中重点标识了一个位置——好望角。然后设问:图中为什么会重点标识出好望角的位置?为什么亚欧大陆和美洲大陆仍连在一

7、起?学生回答:“迪亚士到达了好望角”、“还没发现美洲”、“人们还是不了解世界”。紧接着出示第三幅地图——瓦尔德塞米勒世界地图(这是欧洲人1606年绘制的世界范围),图中美洲大陆和亚欧大陆分离。教师继续设问:为什么美洲大陆和亚欧大陆分离?学生回答:“发现新大陆了”。最后出示一幅现代的世界地图,把整个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随后设问:“从四幅地图的变化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不约而同地回答:“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这样把一个看似复杂的“大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明了的“小问题”,由易到难,具有启发性,提问的有效性

8、更是显而易见。  课堂提问是历史教学中的一门艺术,提问效果的好坏关系到每一堂课的成败。所以,历史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切实做到“有效提问”,也就是使自己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认知水平。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更准确、更全面地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增强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