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与中国哲学的形成 ——从《易经》卦爻辞到

易学与中国哲学的形成 ——从《易经》卦爻辞到

ID:23961067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易学与中国哲学的形成 ——从《易经》卦爻辞到_第1页
易学与中国哲学的形成 ——从《易经》卦爻辞到_第2页
易学与中国哲学的形成 ——从《易经》卦爻辞到_第3页
易学与中国哲学的形成 ——从《易经》卦爻辞到_第4页
资源描述:

《易学与中国哲学的形成 ——从《易经》卦爻辞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易学与中国哲学的形成——从《易经》卦爻辞到一、从占卜之《易》到哲学之《易》今天我们拿到《易经》一书,显然会有不同的解读、不同的态度、不同的需要,也就是说我们有各种不同的切人点。因为《易经》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上,它的应用非常普遍,深人到不同的角落。因此使易学的发展几乎涵盖了一切。往高处讲,它直人形而上的云霄,成为学者们谈玄的资料。往低处看,它变为预测算命的工具,也为一般大多数人趋之若鹜,但却失去了《易经》的真精神。我在《易经的生命转化功夫如何引动我们走向二十一世纪》《—文中,曾列举古今学者和一般人对(易经》的运用有以下的各种特色:占卜断事之《易》、儒家政道之《易》、象数气

2、化之《易》、道教修炼之《易》、卦内求象之《易》、史事考证之《易》、科学数理之《易》、算命预测之《易》、心理治疗之《易》。其实以上所举还漏列了玄谈之《易》、禅理之《易》、中医之《易》等等。本文的标题限定在“中国哲学的形成”上,所以在“中国哲学形成”以后,也就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及其以后的发展,暂时存而不论。我们把讨论的焦点集中在由易经的原始占卜之《易》,到把卦爻辞中所含有的哲学种子、萌芽而发展出的《十翼》的哲学思想体系。《易经》的原始面貌是占卜断事之《易》。它本称为《周易》,也是指它最早被运用在周代,《尚书•洪范》上说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

3、,曰贞,曰悔,凡七。卜五,占用二。”《洪范》篇乃周武王克殷,请教箕子,为箕子所作。虽然后人考证,把该文之成书移到战国初年(屈万里《尚书释义》),但该文中提到帝王稽疑时,卜(龟甲)、占(蓍草)并用,正说明了商朝多用龟甲和周朝改用《易经》蓍草的一个过渡转变时期。所以,我们说《易经》是周初被运用的作品,应该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当时都是帝王稽疑,由深通卜筮之理的专家们解释的,它的作用乃在断事,而非后代算命预测之流。这样一部占卜之书,如果只保持它原来的面貌,也许永远埋没在官府,称为考古的资料,很难走入民间,进入学术的天地,成为一部哲学的经世之作,影响了此后三千年来的中国文化、中国

4、人的思想、生活和心理。其间的转变使占卜之《易》成为哲学之《易》,乃是孔子和他的后继者的努力。二、孔子对《易经》哲学思想的贡献孔子和《易经》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探讨:1_《论语》中,孔子对《易经》的体验孔子和《易经》的关系,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得很明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尽管后人对孔子著《十翼》有诸多怀疑,但《论语》中曾记载孔子读《易》,却是铁证如山: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述而》)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

5、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子路》)这两段话中,不仅“五十以学《易》”和他自述的“五十而知天命”相吻合,而且,“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语还出自《易经•恒》卦的九三爻。虽然孔子读《易》的事实如此的清楚,但前人都就孔子是否读《易》这一点去考证,很少注意到孔子读《易》的心得。这个心得寥寥数语,对《易经》的命运,却有旋乾转坤的作用。他说:“可以无大过矣!”这不仅说明了孔子读《易》的态度,也标显了《易经》的精神,不在于预知未来的得失、祸福,而在于处事的合情合理,不致造成大错,这是深契于《易经》中最重要的两字“无咎”。所以,孔子接着引证《恒》卦的持

6、恒之德,而说“不占而已矣”。“不占”并不是单单地否定占卜,而是前面对恒德的强调,代替了占卜,这是说明如果能把握这个“恒”字,“君子以立不易方”(《恒•象》)即使①吴怡《生命的哲学》,台北:三民书局,2004年。不求占卜,也能把握未来。这个“恒”字,对照了后来《中庸》的“诚”字,所谓“至诚如神”,不仅突显了《易经》的本质、儒家的特色,也说明了孔子的这个心得是如何的深人,而影响又是如何的重要了。2.《十翼》中,孔子及后继者对《易经》的贡献《易经》最早的成书,只有六十四卦和卦爻辞,都用于占卜。《十翼》只是后来的解释、研究和发挥。司马迁明言孔子述《十翼》,虽然后代学者时有怀疑

7、,但我们保守而持平地来看,《十翼》中许多标明“子曰”的话,当然可视为孔子和学生讨论的教言,这些话和《孟子》、《大学》、《中庸》里的“子曰”应该是同一层次的。《十翼》有七篇不同性质的文字,不仅作用不同,而且深度也不同。其中,《系辞传》正是中国哲学里的不朽杰作,《文言》、《彖传》、《象传》,也都是第一流的作品。虽然不能说一定属于孔子的自著,但至少可看作孔子的思想,由学生们笔录,或整理、发挥的文字。至于《说卦》、《序卦》和《杂卦》都是研究《易经》结构的作品,除了《说卦》中偶有一些深度的语言,但多粘着在占卜的形式上,都不能成为使占卜转化为哲学思想的一流作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