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安中和胃汤治疗胃病73例临床总结

自拟安中和胃汤治疗胃病73例临床总结

ID:23962779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自拟安中和胃汤治疗胃病73例临床总结_第1页
自拟安中和胃汤治疗胃病73例临床总结_第2页
自拟安中和胃汤治疗胃病73例临床总结_第3页
自拟安中和胃汤治疗胃病73例临床总结_第4页
资源描述:

《自拟安中和胃汤治疗胃病73例临床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自拟安中和胃汤治疗胃病73例临床总结[]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安中和胃汤为基础方,辨证施治,随证加减,治疗胃病患者73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5.89%。结论安中和胃汤治疗胃病具有显著临床疗效。  [关键词]名老中医;胃病;安中和胃汤;中医药  []R256.3[]A[]1005-0515(2011)-11-248-01    四川省名老中医蒋义成先生从事中医临床五十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萎缩性胃炎、胃窦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食道炎等胃病方面,疗效显著,独树一帜。现将笔者多年应用蒋老安中和胃汤治疗胃病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2、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来至都江堰市中医医院2005年8月至2008年3月的门诊病历共73例,男41例、女32例。经胃镜检查慢性胃炎25例、萎缩性胃3例、胃窦炎4例、糜烂性胃炎17例、胃溃疡1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例;食道炎6例、其中最大年龄63岁、最小年龄17岁。  1.2诊疗标准(自拟)胃脘痛、痞满、嘈杂反酸、恶心、口苦/口干/口腻、纳呆、嗳气、舌苔白腻/黄腻/舌红少苔等症状消失或减轻。影像学检查(胃镜、B超)胃、十二指肠、食道病变阳性。  2治疗方法安中和胃汤加减:太子参15g、黄芩15g、法半夏10g、黄连5g、木香15g、瓜蒌壳10g、厚朴15g

3、、枳壳15g、竹茹10g、砂仁10g、建曲15g、蒲公英20g;全方具有安中和胃、健脾止痛功用(疼痛明显加延胡索15g、炒川楝10g;若反酸明显加煅瓦楞15g;大便稀溏去瓜蒌壳);以上中药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三次、每次100毫升。1个月为1疗程,3个疗程后做胃镜复查。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自拟)治愈:胃病证状、体征消失,胃镜示:充血、糜烂、溃疡、胆汁反流消失;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胃镜示充血、糜烂、溃痛减少至一半以上;有效:症状体征有减轻、胃镜示充血、糜烂、溃疡面积等减少;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胃镜示充血、糜烂、溃疡等无变化。  3.2治疗结果73例

4、患者中治愈45例占61.64%;显效15例占20.54%;有效10例占13.69%;无效3例占4.1%;总有效率95.89%。  4讨论李东垣曰:“胃中元气盛,则能食而不伤”。慢性胃病无论何种病因,气的盛衰及气机失常为群凶之首。因此在论治该病时,往往以调气之法为主,遵循虚者宜补、郁者宜散、逆者宜降的“三宜原则”,灵活施治。胃痛的发生常见原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为难治。肝与胃为木克土。胃与脾为表里,与肝脾的关系最为密切,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几个方面。可单因而发,亦可合并出现。其病理变化与临床症候比较复杂,肝脾为藏血统血之脏,而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痛初期多在气分,迁延日久

5、,则深入血分,所以久病胃络受伤,则出现打呃、嗳气、胃中灼热等气火性胃病的表现;气火不解,继则加重,而发生肝气犯胃,胆汁反流,即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逆流不愈,久则伤及胃膜,而发生糜烂性胃炎;糜烂久治不愈,则可转变为溃疡或癌变;气郁日久或久病,使胃阴耗损,阴虚则脏腑燥,如同大地无水滋润如遇情志郁结或气怒而生,上脘处则出现呃呃连声不适之感。治疗胃病,用蒋老的安中和胃汤,以达疏肝行气、安中和胃、降逆除呃之功。方中太子参益气养阴;木香疏肝理气;黄连、黄芩清化湿热;厚朴、瓜蒌壳;枳壳行气;半夏、竹茹:开胃健脾、下气止呕;砂仁:开胃化湿、行气止痛;蒲公英:消肿解毒;全方具有和中健脾、

6、温中止痛、修复粘膜的功能。  5结语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六腑以通为用,胃气以降为顺。通气降逆是治疗慢性胃病的一大主要原则。湿食阻滞、痰气交阻、气虚不运、阴虚胃燥等均可导致脾胃不运,胃失和降。可运用理气和胃、消食导滞、辛开苦降、泻热通腑、补中行气、润燥通降等法。古人有“腑病以通为补”之说,然而,通降之法虽为主要治则,但并不是唯一原则。对慢性胃病患者而言,其多有正气不足,故医者在予以理气、通腑等治疗的同时,须注意正邪虚实彼此消长,不可下药过猛,以伤胃气,所谓“得胃气则生也”。用药当以轻消为主,中病即止。用蒋老此方效果甚佳,大部分3月痊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