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主神明之结

孰主神明之结

ID:23964674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孰主神明之结  _第1页
孰主神明之结  _第2页
孰主神明之结  _第3页
孰主神明之结  _第4页
资源描述:

《孰主神明之结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孰主神明之结【摘要】从心、脑主神明的古代哲学基础;古代解剖、生活和医疗实践;中医藏象学说的发展以及现代心、脑主神明的临床运用方面论述了“心主神明”,阐述了“脑主神明”和“心脑共主神明”之异同。【关键词】古代哲学中医藏象学说脑主神明心脑共主神明  Abstract:Thearticlesumsup“thebrainandtheheartbothgovernthespirit”fromtheancientphilosophicalbasis,ancientanatomy,livingandmedicalpra

2、ctice,thedevelopmentofTCMviscerapicturetheoryandmodernclinicalapplicationofthecorrespondingtheories.  Keyviscerapicturetheory;braingovernsthespirit;heartandbrainbothgovernthespirit  近10年来,关于“孰主神明”的争论十分激烈。据笔者所掌握的资料,仅在中医期刊中就发表了上百篇论文,形成了“心主神明”、“脑主神明”、“心脑共主神明

3、”的三足鼎立的格局。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和论证,认为只能是“心主神明”,“脑主神明”和“心脑共主神明”不能成立。  1心主神明的古代哲学基础  1.1古代哲学思想体系“天人相应”观点的影响面关于“天人相应”的具体规则,《春秋繁露·人副天数》与《灵枢·邪客》里,均有相关的比拟。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天人相应”的问题阐述较为明了:“唯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总结天人相副对中医脏腑学说的影响,主要的就是将人体分为天、地、人事三部分,脏腑“中傍人事”,故必须在体腔之内〔1〕

4、。  1.2古代哲学思想体系“心灵论”的影响先秦以前,古代哲学思想家都认为人的精神活动是心的功能反应,即古代哲学思想体系的“心灵论”。孔子曾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孟子曰:“心之官则思”,《医林改错》中所说:当时“不但医书论病言灵机发于心,即儒家谈道德、言理性,亦未有不言灵机在心者。”直到今天,专门研究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学科,仍习惯地称为“心理学”,这些都具体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心与思想、思维活动的密切联系的认识。中医学中心主神明论的形成首先与其受古代哲学思想体系的“心灵论“的深刻影响有关〔2〕。

5、  1.3古代哲学思想体系五行学说的影响《白虎通德·论惰性》说:“人本含六律五行气而生,故内有五脏六腑。”,《白虎通德·五行》说:“人有五脏六腑,何法?法五行六合也……”。在五行原理的支配下,古人将五脏与六腑的命名,部位的安排全局限于体躯之内。可见,五行观念对脏腑的影响,就是首先只选五个脏,主神志之大任也只能由心完成〔3〕。  2古代解剖、生活和医疗实践成就了心主神明  据历史学的考证,早在红山文化时期,古人就在墓葬死者的心胸部放置“勾云形玉佩”,这种习俗表明古人希望死者升天后,心脏能像生前那样搏动,从而

6、在另一个世界里得到永生〔4〕。这些事物说明古人心目中的死亡是“心死亡”,而不是“脑死亡”。所以,心脏一旦停止搏动,意味着一切神志活动都停止了。心脏的搏动,引起古人的关注,人们甚至在胸前区都观察到心跳规律,这就是《黄帝内经》所描述的“虚里”。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中,体验到精神刺激可以影响心脏功能;并且认识到精神、意识与思维活动,与心主血脉的功能联系密切。如《灵枢·本神篇》说:“心藏脉,脉舍神”,《灵枢·营卫生会》说:“血者,神气也。”《灵枢·平人绝谷篇》又说到:“血脉和利,精神乃居。”。心脏在生理状态

7、下,维持正常的精神、意识与思维活动,表现为精神焕发、思维清晰、反应灵敏、记忆力强、语言流畅而达意、应变力强;在病理情况下,就表现为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精神活动异常,如精神萎顿、反应迟钝、记忆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昏迷,不省人事。正因为这些具体的规律来自于实践的总结和归纳,因而指导临床也是正确的。  3“脑主神明”的历史沿革  西汉《春秋纬元命苞》中可看到明确将“神”与“脑”联系在一起的论述:“脑之为言在也,人精在脑?头者,神所居。”其后,在道家著作中,关于脑主神、主思维的论述屡见不鲜。而在中医著作中上述言论

8、则极为罕见,主张“脑主神明”者,大多上溯《内经》“头者,精明之府”,李时珍《本草纲目》:“脑为元神之府”等。但不少学者以翔实的证据指出:“头者,精明之府”的本义是“眼睛位于头中”〔56〕,“脑为元神之府”也与神志不相干〔78〕。据主张“脑主神明”学者的考证,目前可以查知者仅有以上寥寥数条只言片语,而且大都是引自道家之论述〔9〕。到了两汉时期,经过对《黄帝内经》的整理修定,其它学说被删去,“心主神明”成为定论,并一直被奉为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