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动静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比较

外周动静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比较

ID:23966923

大小:71.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外周动静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比较_第1页
外周动静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比较_第2页
外周动静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比较_第3页
外周动静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比较_第4页
资源描述:

《外周动静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外周动静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比较曹丽荣鹤岗市妇幼保健院154101摘要:目的:分析在新生儿护理中采用外周动脉采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1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样木,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58例。对照组患儿护理中仅行常规股静脉穿刺采血,干预组患儿护理中开展外周动脉采血。观察两组新生儿的穿刺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新生儿的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66%,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4%,轻度疼痛44例(759%),中度疼痛14例(241%),无重度疼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兵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中采用外周动脉釆血方式可显著提

2、高穿刺一次成功率,减轻新牛JL疼痛程度,并明显抑制不良事件的发生。关键词:新生儿;护理;外周动脉采血血液检查是临床辅助诊疗的常见方法,采血是一项基木的护理技能,新生儿是临床护理工作所面临的较特殊群体,由于其生理与心理均尚未发育成熟,在血液采集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常会出现反复穿刺、血液收集速度缓慢、疼痛及感染等不良反应的现象,并且在血液标木釆集后经常发生凝血与溶血等情况,影响检测结果。以往研究报道中认为新生儿静脉血管的独特性,如静脉血管偏细,充盈程度不足等是引发相关事件的决定性诱因[1]。为进一步改善新生儿临床护理质量,缓解护患纠纷的发生风险,木次研究对部分新生儿在护

3、理干预中采用外周动脉釆血方案,现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宄选取的116例新生儿均为木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所收治,采用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58例。对照组新牛JL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11〜25d,平均(162±39)d,胎龄为36〜40周,平均(375±04)周,娩出时体重为25〜31kg,平均(28±02)kg,其中呼吸系统疾病21例,败血症12例,缺氧性脑病10例,肺炎15例;研究组新生儿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12〜25d,平均(160±37)d,胎龄3

4、6〜40周,平均(374±03)周,娩出吋体重为26〜30kg,平均(29±02)kg,其中呼吸系统疾病19例,败血症11例,缺氧性脑病13例,肺炎15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患儿仅行常规股静脉穿刺采血,动脉体表投影选择腹股沟中部至收肌结节的2/3处,能够冇效触及韧带下搏动,采血穿刺点选取静脉内015cm处。采用仰卧位并将其下肢分开,将侧腹股沟完全暴露,常规局部消毒处理后行股静脉穿刺。临床护士以左手对小儿进行固定与压迫,右手握针垂直刺入,待冋血并完成指定采血量后拔针

5、,最后应用棉签给予压迫止血。122干预组干预组患儿应用外周动脉采血,应用平卧位并将小儿穿刺侧上肢放直,护士左手握紧其肘关节部位,并以拇指对其肘下前臂行绷紧处理。右手对肱动脉行探触并选择穿刺点。常规消毒处理后以30°左右的角度进针,获取既定采血量后拔针并止血。13观察指标详细记录两组新生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苏中单次穿刺冇效采集05ml以上血液标本便为成功。同吋针对两组新生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2]进行疼痛程度评估,评分结果≤3分者为轻度,4〜6分者为中度,≥7分者为重度。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

6、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新生儿穿刺基本情况比较干预组新生儿的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66%,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4%,与对照组新生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新生儿VAS评分结果比较干预组新生儿的VAS评分结果为轻度疼痛44例(759%),中度疼痛14例(241%),无重度疼痛,其疼痛程度均明显轻于对照组。干预组新生儿的VAS评分结果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3讨论与成年人相比较,新生儿机体血流

7、分布具有较多的独特性,苏血流主要分布于内脏或躯干等部位,但在四肢中血流分布量相对贫乏。小儿机体尚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其血管通常偏细,充盈程度比较差。股静脉采血对患儿穿刺的位置偏深,在动脉搏动有效触及后才能合理开展穿刺采血,在采血过程中固定与止血等的开展也存在难度,易诱发皮下出血,对其局部神经、动脉等均存在损害风险。外周静脉采血方式中小儿的出血速度较为缓慢,导致临床采血的吋间大大增加,使采集的血液标本易发生溶血或凝血等不良情况,使得临床检测结果存在偏差。并且该种采血方式也极易破坏小儿的静脉血管,影响后继的液体输注,导致其临床痛苦程度增加,使得新生儿的临床采血成为护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