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做人意识

浅议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做人意识

ID:23976255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浅议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做人意识_第1页
浅议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做人意识_第2页
浅议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做人意识_第3页
浅议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做人意识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议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做人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做人意识语文教育在各学科教育中应该是起步最早的,从人类最早的口头传习,到今天语言表达方式方法的综合应用,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但时至今日,人们对语文教育的效果仍不十分满意。有统计表明,从小学到初中,语文学习的时间几乎占到总学习时间的三分之一,然而却仍有学生语文能力不过关。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的先辈、同辈中已有许多人为此尽力探求,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出许多好的建议和方法,但我认为不管什么方法,它们只有解决了学生头脑中的做人意识问题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里“愤”

2、“悱”均是描写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可见,只有学生先有“愤”“悱”,老师的启发才可起作用。而这“愤”“悱”的实质就是做人的意识。  我们对学生做人意识的培养,自然是从学生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父母、师长的言传身教,社会现象的耳濡目染,文学作品的艺术熏陶,对每一个人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然而学生在小学毕业以前,由于年龄幼小,社会阅历简单,他们大多缺乏独立思考、判断是非的能力,所以这时他们很少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即使有也很难定型,但进入中学后,随着年龄增长,阅历的日渐丰富,他们便对人生价值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取向,这种取向(即做人的意识)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记得

3、有位教育学家说:教育的成果就是全部知识遗忘之后剩下的那些东西。我想这个东西只能是做人意识。所以,中学阶段对学生做人意识的着意培养则显得十分重要。  当然,培养学生正确的做人意识是各学科共同的责任。然而,没有哪门学科能像语文学科那样能“感人至深”,使人心动情移。或许有人说培养学生做人不是有专门的思想品德课、政治课吗?语文着什么急。难道君不知当今之学生“逆心病”太重。法国教育学家皮埃尔•克拉腊先生说过:“用过课堂讲解要使作品在学生面前复活,使学生感到文章中思想脉搏的跳动,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这段话说得很好,他强调了教师的作用就是指导学生全面

4、感知生活,品味生活,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我们知道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自然哲学人才必须具备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科学文化知识,而更需要他们具备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有益于民族、有益于集体的思想道德品质,及正确的做人意识,这才是育人之本。记得有一位名人说过:“有德无才是庸才,有才无德是害才。”可见一个人若没有好的做人意识,即使他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他也无益于人类,无益于社会,无益于民族集体,甚至危害更大,一个缺乏好的做人意识的人也是很难成大器的。因为做人意识是一个人的“本”,而技能只能算作“末”。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就说过“其本乱

5、而末治者否亦”可谓一语中的。我们只有抓住做人的这一“本”,才能使学生主动完善诸“末”。  或许还有人说:“做人,做人,谁还不知道做人的重要性。可考试又考不出你做人的成果,岂不劳而无功。”此言差矣!纵观当今学习差者,除个别有智力障碍外,绝大多数是缺乏正确的做人意识者。他们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没有明确人生目标,胸无大志,懵懂度日者;二是品质低下,卑微猥琐,自私自利者:三是不辨是非,人云亦云者:四是心浮气躁,不肯踏实用工者:五是妄自菲薄,缺乏进取意识者;六是学不得法,事倍功半者。这六种情况中与做人意识有关的就占了五种,能说做人意识的培养与学习成绩无关

6、吗?在我们具体的教学中,学生由于缺乏好的做人意识而形成的学习障碍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拿阅读、写作教学来说,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若要学生就某一人物、某一文章或者某一语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些同学就只能拿参考书或课前课后的提示答案照读,若书本上没有答案他们就无话可说。这说明他们缺乏应对生活的独立思考能力,只能人云亦云。我们知道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若学生十几年的学习只是记住一些死的知识,死的答案,那学习又有何益?古人都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何况今人。  那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做人意识呢?关于这个问题社会背景不同,要求

7、便也各异。就当今中国而言,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具备以下的做人意识:1.具有民族自尊心,自豪感;2.具有振兴中华的时代使命感,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3.具有进取与竞争意识,要不甘落后;4.具有拼搏实干精神;5.懂得明辨是非,去伪存真;6.对人真诚、宽容、有爱心;7.热爱美好的事物,有正义感;8.能审时度势,把握人生方向;9.有正确的荣辱观;10.做事能善始善终,百折不挠。过去的教学中,我们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往往只看他是否听话,是否诚实,是否用功,是否守纪,文化课成绩是不是优秀,忽略了他是否能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是否有望挑起国家、民族发展的重担。事实

8、告诉我们那种只会读死书、死读书只知道老老实实听话的学生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难以挑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当今世界瞬息万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