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阻抗设计及计算教程.pdf

PCB阻抗设计及计算教程.pdf

ID:23983655

大小:636.77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11-12

PCB阻抗设计及计算教程.pdf_第1页
PCB阻抗设计及计算教程.pdf_第2页
PCB阻抗设计及计算教程.pdf_第3页
PCB阻抗设计及计算教程.pdf_第4页
PCB阻抗设计及计算教程.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PCB阻抗设计及计算教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PCB阻抗设计及计算简介编制:刘森林审核:喻元华版本:2010年6月顾客服务部技术支持快捷公司技术资料特性阻抗的定义•何谓特性阻抗(CharacteristicImpedance,Z0)•电子设备传输信号线中,其高频信号在传输线中传播时所遇到的阻力称之为特性阻抗;包括阻抗、容抗、感抗等,已不再只是简单直流电的“欧姆电阻”。•阻抗在显示电子电路,元件和元件材料的特色上是最重要的参数.阻抗(Z)一般定义为:一装置或电路在提供某特定频率的交流电(AC)时所遭遇的总阻力.•简单的说,在具有电阻、电感和电容的电路里,对交流电所起的阻

2、碍作用叫做阻抗。快捷公司技术资料设计阻抗的目的•随着信号传送速度迅猛的提高和高频电路的广泛应用,对印刷电路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印刷电路板提供的电路性能必须能够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发生反射现象,信号保持完整,降低传输损耗,起到匹配阻抗的作用,这样才能得到完整、可靠、精确、无干扰、噪音的传输信号。•阻抗匹配在高频设计中是很重要的,阻抗匹配与否关系到信号的质量优劣。而阻抗匹配的目的主要在于传输线上所有高频的微波信号皆能到达负载点,不会有信号反射回源点。快捷公司技术资料设计阻抗的目的•因此,在有高频信号传输的PCB板中,特性阻抗

3、的控制是尤为重要的。•当选定板材类型和完成高频线路或高速数字线路的PCB设计之后,则特性阻抗值已确定,但是真正要做到预计的特性阻抗或实际控制在预计的特性阻抗值的范围内,只有通过PCB生产加工过程的管理与控制才能达到。快捷公司技术资料PCB的制造中影响阻抗的因素•从PCB制造的角度来讲,影响阻抗和关键因素主要有:–线宽(w)–线距(s)、–线厚(t)、–介质厚度(h)–介质常数(Dk)εr相对电容率(原俗称Dk介质常数),白容生对此有研究和专门诠释。注:其实阻焊也对阻抗有影响,只是由于阻焊层贴在介质上,导致介电常数增大,将此

4、归于介电常数的影响,阻抗值会相应减少4%快捷公司技术资料PCB的制造中影响阻抗的因素•如上图所示–Z0与线宽W成反比,线宽越大,Z0越小;–Z0与铜厚成反比,铜厚越厚,Z0越小;–Z0与介质厚度成正比,介质厚度越厚,Z0越大;–Z0与介质介电常数的平方根成反比,介电常数越大,Z0越小。快捷公司技术资料阻抗值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1、介质厚度:----是影响阻抗值的最主要因素•增加介质厚度可以提高阻抗,降低介质厚度可以减小阻抗;•不同的半固化片有不同的胶含量与厚度.其压合后的厚度与压机的平整性、压板的程序有关;•对所使用的任何一

5、种板材,要取得其可生产的介质层厚度,利于设计计算,而工程设计、压板控制、来料公差是介质厚度控制的关键快捷公司技术资料阻抗值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2、线宽:•增加线宽,可减小阻抗,减小线宽可增大阻抗。•线宽的控制要求在+/-10%的公差内,才能较好达到阻抗控制要求•信号线的缺口影响整个测试波形,其单点阻抗偏高,使其整个波形不平整,阻抗线不允许补线,其缺口不能超过10%•线宽主要是通过蚀刻控制来控制。为保证线宽,根据蚀刻侧蚀量、光绘误差、图形转移误差,对工程底片进行工艺补偿,达到线宽的要求快捷公司技术资料阻抗值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3

6、、线厚(线路铜厚):•减小线厚可增大阻抗,增大线厚可减小阻抗;•线厚可通过图形电镀或选用相应厚度的基材铜箔来控制。•对铜厚的控制要求均匀,对细线、孤立的线的板加上分流块,其平衡电流,防止线上的铜厚不均,影响阻抗对cs与ss面铜分布极不均的情况,要对板进行交叉上板,来达到二面铜厚均匀的目的快捷公司技术资料阻抗值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4、介电常数:•增加介电常数,可减小阻抗,减小介电常数可增大阻抗,介电常数主要是通过材料来控制。•不同板材其介电常数不一样,其与所用的树脂材料有关:FR4板材其介电常数为3.9—4.5,其会随使用的频

7、率增加减小,聚四氟乙烯板材其介电常数为2.2—3.9间•要获得高的信号传输要求高的阻抗值,从而要低的介电常数快捷公司技术资料阻抗值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5、阻焊厚度:•印上阻焊会使外层阻抗减少。正常情况下印刷一遍阻焊可使单端下降2欧姆,可使差分下降8欧姆,印刷2遍下降值为一遍时的2倍,当印刷3次以上时,阻抗值不再变化。快捷公司技术资料各参数的影响程度快捷公司技术资料阻抗设计中考虑的其它因素•线宽是否能满足电流要求•叠层结构是否合理•信号层间的相互干扰•布线密度的大小•板材以及半固化片型号的选择•层间介质厚度是否可满足加工要求•

8、最终板厚是否可满足客户要求快捷公司技术资料阻抗设计软件介绍快捷公司技术资料阻抗设计软件介绍•我司主要使用的阻抗设计软件为Polar-Si8000•该软件总共包含了93种阻抗计算模式•设计中常用的模式有6种,外层选用无阻焊覆盖模式快捷公司技术资料阻抗设计模式选择•外层差分无阻焊模式•W1:下线宽•T1: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