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ID:23986228

大小:69.5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_第1页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_第2页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医院.兴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3714【摘要】目的:探讨中丙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中丙医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丙医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9.9%,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丙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关键词】中丙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慢性盆腔炎是女性内生殖器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性反应,是妇科常见多发病。该病顽固,易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且影响生育

2、,给患者造成很多困扰。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治疗效果差,我们采用中丙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于我院的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将6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0例,年龄37〜55岁,平均(40.24±2.43)岁;平均病程(5.35±1.41)年;。对照组30例,年龄38〜54岁,平均(40.25±2.42)岁;平均病程(5.49±1.4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

3、:参照妇产科学中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1]:①腹坠胀痛、腰骶部酸痛、白带黄稠、量多有异味、月经不调,少数患者可出现尿频、尿急症状,也有部分患者可出现腹泻。查体下腹部有明显压痛,阴道有炎性分泌物,子宫及双侧附件压痛或活动受限,粘连固定;②病史在1年以上;③低热,易感疲劳,周身不适,失眠;④劳累、性交后及经期前后症状加重;⑤子宫一侧或双侧可触及条索状物或片状增生,压痛明显;⑥辅助检查:B超提示输卵管增粗或输卵管部炎性包块,血常规检查可右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轻度增高。1.3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头孢唑啉2.0g,替硝唑0.5g,氧氟沙星0.2g,静脉滴注,2次/d,7d为1个疗程。临床症状较S者给

4、予头孢曲松钠2.0g加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2次/d,疗程为7d。观察组在对照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方治疗,方剂包括:败酱草、蒲公英各30g,红藤、当归、丹参各20g、桃仁、夏枯草、赤芍各15g。诸药加水1000mL,上火煎药浓缩,得药液200mL,每日100mL分早晚各1次灌肠,冋吋将药渣用无菌纱布包裹热敷于下腹部,10d为1个疗程。1.4疗效判定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宄指导原则[2]制定。痊愈:症状完全消失,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B超检查无异常发现。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妇科检査阳性体征大部分转阴,B超提示包块缩小或积液减少2/3以上。冇效:症状明显减轻,妇

5、科检查阳性体征好转,B超提示包块缩小或积液减少1/3以上。无效:症状稍有缓解或无变化,甚至加重,体征无明显改善。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观察组中痊愈12例,显效10例,冇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中痊愈10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9.9%。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详细见表13讨论目前临床西医多采用单纯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但由于此病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盆腔组织增厚,包裹

6、形成包块导致局部循环障碍,而长期反复使用抗生素产生的耐药性、副作用等给治疗带来闲难[3】,易发生二次感染,临床治疗效果不佳。因此,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冇效的治疗方法。慢性盆腔炎属中医“少腹痛”、“瘕”、“带下”等范畴,其病因病机是由于湿热毒邪乘虚而入与气血相结,蕴积胞宫、胞络,湿热阻滞,影响气血运行,釈结成瘀,致下腹部疼痛或压痛[4]。炎症形成或盆腔充血,血瘀气滞,瘀阻胞宫,冲任受损,则月经失调。湿热下注,则白带增多[5】。中医治疗当以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健脾益肾为B的。本研究中自拟中药方剂中,红藤、败酱草、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凉血消痈、抗菌抗病毒之功效,赤芍散

7、瘀消、行滞止痛,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药理研究发现,桃仁尚有抗炎、抗諷化、免疫调节等诸多作用[6],当归、丹参补血活血,祛瘀止痛。诸药合用共奏行气活血,消滞化瘀之功效。参考文献:[1]乐杰.妇产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274-276.[2]赵立新.妇科病临床验方荟萃[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64-165.[3]李祖正,赵治友,徐林宝.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儿浙江中医药大学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