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景的做法

关于水景的做法

ID:24001531

大小:5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关于水景的做法_第1页
关于水景的做法_第2页
关于水景的做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关于水景的做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水景的做法水是构成建筑空间品质之重要因素。藉由水之可塑形态,在有限的空间中展现大自然之风貌;藉水的形象与音响,使建筑空间得到情与景的交融;通过水体的组织,展现空间的层次与序列。  一、衬托手法  以大水面包围建筑物,是构成水景开敞空间的常用手法。大水面使人的视野为之开阔,登楼远望,水面上阴晴雨雾的变化可激发出观赏者的各种想象。历来就有许多观赏亭、望海楼及园林中的临水建筑为人们所喜爱,都以大水面环抱建筑并以水景得名。  衬托手法  方法1.以大水面包围建筑物2.建筑群环抱水面3.大水面中建筑群的穿插  目的  l、以大水面包围建筑

2、物,形成开敞空间,水面衬托建筑空间向外伸展  2、建筑群环抱水面,形成闭合空间,群体空间内向水面  3、空间随水体而变幻  效果  视野开阔、空间感漂浮、流畅、视野收缩、空间感静谧、亲切、视野亦收亦放、空间感流动、渗透  二、对比手法  水,作为天然之物引入建筑空间环境之中,形成对比,包括了与实体形成的形态对此与空间环境形成的势态对比两个方面。  对比手法  方法  1.形态对比2.势态对比  目的:取水体之色貌与建筑实体形成虚实、刚柔的对比以水体的动势与建筑的静态空间形成开合、动静的对比  效果:空间感平稳、安定,产生环境空间的静

3、态美空间感生动、热烈,产生环境空间的动态美  三、借声手法  水声在庭院空间中是形成感觉空间的因素之一,它能引起人们的想象。水声在庭院中是激发诗意的媒介,恰当地运用水声,效果十分惊人。  借声手法  方法:1.滴水传声2.溪流泻涧3.涌泉瀑布4.喷泉潜流  目的:水声反衬环境的幽静、水声激发欢快的情绪、水声增添空间的热烈情绪水声现出动听的节奏  效果:幽静感、活泼感、激情感、音乐感  四、点色手法  中国园林建筑以素淡著称,力求色调清雅自然。万物之色,水色最素淡,但它也最富于色的变化。水色在庭院空间中又是最富于变化的因素,宽阔的水面

4、反映着天光云影,也映衬出环境景物的变化。一片漂浮着绿萍风荷的塘池,随四时变换不同的色调,增添了不同的情趣。  点色手法  方法:1.点色2.破色3.借色  目的:以素淡水色点缀环境色调、用明快水色突破周围之深沉、借助塘植四季变幻色调  效果:取浓丽中之淡雅、得到空间之生气、带出庭园空间之不同情趣  五、光影手法  建筑庭院空间中水的光影有三种变化:一是水面本身的波光,二是利用室内池水中天棚灯光的倒影成景,三是波光的反射,这是水面独有的特性。  光影手法  方法:1.曲池流水,粼光翩翩2.池塘倒影,拟入鲛宫3.池面反光,晶莹闪烁  目

5、的:波光使水景空间游动,得到浮游飘洒的情趣、倒影使水景空间扩大,给人以深虚新奇的联想、反光使水景空间生辉,构成闪亮的装饰效果  效果:漂浮感、深虚感、装饰感  六、贯通手法  弯弯一水在建筑内外空间中的流动,是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连贯沟通的直接媒介。把细细水流由庭院引入亭内,使内外空间沟连相逼,直接用水贯通了内外空间;利用水体贯通四个景区,使空间序列展开,水作为媒介形成庭院内外空间内外空间的多层次变化。  贯通手法  方法1.弯弯水流贯通内外空间2.水体沟通室内空间  目的:利用水体贯通景区,使空间序列展开,水作为媒介形成庭院内外空间

6、内外空间的多层次变化。利用架空的支柱层,使水体盘萦四周,连贯沟通底庭内外空间,使空间的变化生动有趣  效果:沟通庭园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贯通内外空间,前后水面浑然一体,产生漂浮的感觉空间  七、藏引手法  「庭院深深深几许」,在水体处理上就是要藏引得法,切忌方池一片,一览无余。水体藏源是要把水的源头作隐蔽的处理,水体引流是引导水体在空间中逐步展开,水体的集散是水面有适度的开合间和穿插,既要展现水体主景空间,又要引伸水体的深度,避免水面的单调、呆板。  藏引手法  方法:1.藏源2.引流3.集散  目的:对水体之源头做隐蔽处理、引导水

7、体在空间中逐步展开。引流宜曲不宜直。是水面有适度的开合间和穿插。既要展现水体主景空间,又要引伸水体的深度。  效果:引起人们循流追源的兴趣、增加了水景的空间层次、避免水面的单调、呆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