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度”,让说理文教学更高效[论文]

把握好“度”,让说理文教学更高效[论文]

ID:24004769

大小:1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把握好“度”,让说理文教学更高效[论文]_第1页
把握好“度”,让说理文教学更高效[论文]_第2页
把握好“度”,让说理文教学更高效[论文]_第3页
把握好“度”,让说理文教学更高效[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把握好“度”,让说理文教学更高效[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把握好“度”,让说理文教学更高效把握好“度”,让说理文教学更高效江苏海门市常乐小学(226124)秦美华[摘要]苏教版教材中的五篇说理文有其自身独特的教学价值。教师对这五篇说理文的教学,要循序渐进,凸显说理文目标的层次梯度;品味文字,凸显说理文语言的情韵温度;比照思辨,凸显说理文方法的领悟适度;搭建平台,凸显说理文策略的模仿坡度,从而促进说理文教学效率的提升。[关键词]阅读教学说理文高效[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5)31-026苏教版教材中五篇说理文作为与初中语文的衔接,有其自身独特的教学价值。与其他类型文本的

2、教学相比,它有着完全不同的教学策略。对这五篇说理文的教学,应该把握好把握好“度”,让说理文教学更高效把握好“度”,让说理文教学更高效江苏海门市常乐小学(226124)秦美华[摘要]苏教版教材中的五篇说理文有其自身独特的教学价值。教师对这五篇说理文的教学,要循序渐进,凸显说理文目标的层次梯度;品味文字,凸显说理文语言的情韵温度;比照思辨,凸显说理文方法的领悟适度;搭建平台,凸显说理文策略的模仿坡度,从而促进说理文教学效率的提升。[关键词]阅读教学说理文高效[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5)31-026苏教版教材中五篇

3、说理文作为与初中语文的衔接,有其自身独特的教学价值。与其他类型文本的教学相比,它有着完全不同的教学策略。对这五篇说理文的教学,应该把握好把握好“度”,让说理文教学更高效把握好“度”,让说理文教学更高效江苏海门市常乐小学(226124)秦美华[摘要]苏教版教材中的五篇说理文有其自身独特的教学价值。教师对这五篇说理文的教学,要循序渐进,凸显说理文目标的层次梯度;品味文字,凸显说理文语言的情韵温度;比照思辨,凸显说理文方法的领悟适度;搭建平台,凸显说理文策略的模仿坡度,从而促进说理文教学效率的提升。[关键词]阅读教学说理文高效[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4、文章编号]1007-9068(2015)31-026苏教版教材中五篇说理文作为与初中语文的衔接,有其自身独特的教学价值。与其他类型文本的教学相比,它有着完全不同的教学策略。对这五篇说理文的教学,应该把握好“度”,即层次梯度、情韵温度、领悟适度和模仿坡度,以提升说理文的教学效率。一、循序渐进,凸显说理文目标的层次梯度新课程改革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对说理文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对说理的方法进行感知、了解和领悟,以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学段和编排顺序,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如,《说勤奋》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说理

5、文,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课文说明了什么道理;初步理解作者通过列举两个典型的例子来说明道理的方法;《滴水穿石的启示》的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感知说理文的文体特点,体悟作者论证的道理;借助文本语言感受作者的说理方法,并思考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法;而《学与问》作为六年级最后一篇说理文,除了感受内容、明确说理方法之外,还应该引导学生对说理方法进行迁移运用。三篇课文处于不同的年级,其教学目标也就完全不同。这样的目标设置表现出鲜明的认知层次梯度,契合学生对新生事物的认知规律,给予学生充足的消化空间,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二、品味文字,凸显说理文语言的情韵温度这几篇课文虽以论说道理为

6、主,但在说理过程中注重理趣与情感的交融,使文章可读性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文本的道理,更要借助文本富有情韵的语言,让学生感受语言表达的精妙,受到情感的熏陶,促进情感目标的达成。例如,《说勤奋》一文以生动感人的笔触描述了司马光从小勤奋,最终写成《资治通鉴》的事例,证明了勤奋对于成果的重要性。在描述事例的过程中,作者通过“警枕”“继续书写”“每次”等富有情韵的词语表达对司马光的钦佩之情,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深入文本语言之中,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精湛艺术,更要让学生深切地意识到司马光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瞩目的成就,与他的“勤奋”有着密切的

7、联系,从而让文本之理在情感中交融,文本之情在理趣中升华。三、比照思辨,凸显说理文方法的领悟适度说理文的教学,其核心不在于作者想要表达的“理”,而在于作者“说理”的过程和方法。在小学的说理文中,最重要的说理方法就是事例的选择与运用。苏教版教材中的说理文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典型事例来论证观点,而叙述这些事例的方法又不同,因此有着不同的教学价值。如,《学与问》一文,两个事例都指向相同的论点,但在叙述方法上却有很大的不同。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对比的策略,将两段事例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对照辨析,感受其说理方法的异同。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发现第一个事例作者是先描写事例,然后

8、进行讨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