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ID:24019990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1页
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2页
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3页
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摘要】语文教学中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既是时代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语文课程自身的特点对人的素质提高的要求。笔者从三方面进行了分析:(1)在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中培养;(2)在语文听说能力的训练中培养;(3)在语文考试的活动中培养。  【关键词】创新思维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听说能力训练  【】G632【】A【】1674-4810(2011)10-0141-02    1995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在这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2、,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科学技术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民族素质的竞争,是民族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因为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基础,没有创新思维就不会形成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既是时代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语文课程自身特点对人素质提高的要求。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笔者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浅谈。  一在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

3、维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往往是教师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批文入情、由景入情,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情感和感受认知活动,要求学生对文本读出思想、读出形象、读出韵味,使学生在品味鉴赏、潜移默化的读的过程中发展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思维活动,所以阅读的过程和思维的过程是相结合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想象情境,进行形象思维训练,启发

4、学生提出问题、产生质疑,教会学生思维。读书的过程其实是一个鉴赏能力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创新思维形成的过程,读书中如果没有创新思维的介入,那么就不可能把书读活、读懂,在读中有所感悟、有所感思、有所感写,写心得、写体会,真正体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阅读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的思维产生新意、走向创新。  二在语文听说能力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的过程其实是学生、教师、文本间的交

5、流互动的过程,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得到发展,真正让语文课堂变成学生交流与互动的舞台,所以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与互动就是听说能力训练的一个具体表现,师生交流和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交流和生生互动都要有一个民主、平等、真诚、信任的互动氛围,这样学生才可以消除心理上的恐惧和紧张的不安因素,给学生创造良好的交流机会,学生不仅有机会说知识、说经验,而且还能与教师共同决定交流的形式与内容,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得到发展,教师也可以通过语文中形象生

6、动的讲授和深刻精辟的分析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天地和无限回味的空间,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语文学习跟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需要对学习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辩论,辩论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它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阐述学生独到的见解,才能迸发学生灵感的火花,从中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感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在语文考试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学生能力得以展示的一种方式,更是牵引学生如何学习的一种外力。因此无论是什么形

7、式的考试活动,为什么这样考,考什么内容,考题的难易程度、考题的类型,这些都要认真反复的斟酌,考试的内容、方式、方法都要符合学科的特点。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某些考试的知识内容要最大程度上为学生的创新答题提供条件,某些问题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尽可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灵感,让学生在考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学识,将思维活动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还要对学生的答题卷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分析,特别是对试卷中题目的解答具有不同程度的创新思维的内容作精而细的讲评,从而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活跃思维,以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8、 〔责任编辑:李继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