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牧羊人说课稿

植树的牧羊人说课稿

ID:24027214

大小:3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植树的牧羊人说课稿_第1页
植树的牧羊人说课稿_第2页
植树的牧羊人说课稿_第3页
植树的牧羊人说课稿_第4页
资源描述:

《植树的牧羊人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植树的牧羊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植树的牧羊人》,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五方面进行阐述。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这一单元的课文围绕“人生之舟”选编了四篇文章,体裁丰富,形式多样。本文讲述了一个牧羊人在荒漠中默默无闻种树的故事,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赞美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和勤劳执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人生之舟”,我确定我

2、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抓各段的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2.把握文章脉络及作者的情感。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摘录和勾画,自己读懂课文,复述课文。2、领悟并学习传神的肖像描写。情感目标:学习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和勤劳执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课文文本特点,我确立以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抓各段的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 3、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传神的肖像描写。二、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本课的出现,可以让学生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给学生一次特殊的情感体验。七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

3、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理解作者情感难度不大,但如何运用肖像描写写人以及在生活中如何做到牧羊人那样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希望借这篇美好的文章唤醒孩子们的爱心,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三、说教法和学法(一)说教法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而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默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师点拨法。(二)说学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对象所采取的研究态度。”具体而言,就是引导学生在兴趣和质疑中学会学习。根据以上依据,我采用的学

4、法有:默读法、合作探究、谈论法,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四、说教学过程本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细节探究总结课堂,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课后巩固(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注重导入情节的创设,是兴趣激发的一个重点,也是创设学习氛围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会用富有感染力的话语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设计:由《愚公移山》的故事引入课文(设计意图:从神话故事说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便于下一步展开教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将重点字音及成语解释在

5、书上进行勾画和补充,进一步熟悉课文,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1.关于作者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多数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2、朗读课文,把握生字词。干涸(    )  坍塌(    )戳(    )  酬劳(    )山毛榉(    )  白桦树(    )薰衣草(    )  废墟(    )

6、(此活动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开展,有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3.整体感知。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叙写“我”三次造访艾力泽·布菲老人,看到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选种、种树的工作,使得荒山变成了绿洲,给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勃勃生牧羊人的情况高原的变化初遇牧羊人再见牧羊人最后一次相见机。4、再次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通过完成下面表格,体会故事情节的进展,进一步认识牧羊人的形象。(此环节通过默读把握概括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筛选信息和概括能力)(三)、精读课文,细节探究1. 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7、(1)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2)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2、找出文中直接描写牧羊人的语句,参照示例,以“他是一个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3、.谈谈你对牧羊人这一人物的印象。你感觉他有哪些优秀品质是值得学习的?牧羊人无私奉献、甘为人梯、不图名利、造福人类4、是什么精神支撑着老人数十年如一日将荒山变成奶和蜜的田园的?能够支撑老人体力和毅力的精神支柱就是他的信念,他认为:如果山上没有了

8、树,就没有了生命。我们也要从老人一生坎坷的遭遇进行思考,他身边的两位亲人相继离开了他,他变成了孤独一人,他也是想通过种树,来种植生命,通过“再塑大山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