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相关感染病原学及危险因素分析

导管相关感染病原学及危险因素分析

ID:24043816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导管相关感染病原学及危险因素分析 _第1页
导管相关感染病原学及危险因素分析 _第2页
导管相关感染病原学及危险因素分析 _第3页
导管相关感染病原学及危险因素分析 _第4页
资源描述:

《导管相关感染病原学及危险因素分析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导管相关感染病原学及危险因素分析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为方便输液、给药及营养支持,减少血管穿刺次数,紧急抢救等,临床上应用深浅静脉留置针明显增加,随之而来的伴随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relatedinfections,CRI)也相继增加,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点之一,为了有效的使用静脉导管留置针,有效的控制其感染,我们对我院发生的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病原菌特点进行了分析,为今后预防和治疗CRI提供依据。数学论文发表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采集我院部分临床科室住院患者放置的静脉导管留置针的输液接口,尖端(或前段)及与患者接触的表面皮肤标本共138例

2、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对每份样本的插管时间、拔管时间、插管部位、临床表现、病原菌分布等进行分析,对导管相关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1.2细菌鉴定、培养及药敏试验所有菌株均采用VITEK32系统鉴定仪(法国Bio-Merieux)的VITEK-GNI、GPI、GNS132、ATB鉴定卡和药敏卡。普通血琼脂平板由郑州安国绿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均在37℃孵育18~24h。  1.3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标准据卫生部2001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1)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漫性红斑;(2)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

3、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3)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0℃,局部有压痛,无其他原因可解释;(4)导管培养阳性;(5)拔管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6)有中心静脉置管史。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原菌的分布与药敏结果138例标本中共培养出132株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5.9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8.18%)和微球菌(24.24%)是CRI的主要病原菌,其中有27根导管培养出2种细菌、6根导管培养出3种细菌,132株病原菌分布见表1。对部分细菌进行的药敏试验显示,金黄

4、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达70%,对万古霉素较敏感,总体上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福平的敏感率>80%,而对青霉素和环丙沙星等呈高度耐药。  表1CRI的病原菌数学论文发表分布(略)3讨论  引起CRI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占74.2%,与陈秀华等[1]的报道相似。病原菌主要以微球菌为主,其次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真菌,与文献[2]一致。微球菌属广泛分布在人类皮肤及环境周围,属条件致病菌,考虑到接受静脉导管留置针的均是病情较重的患者,存在营养不良、抵抗力低下及自身存在的红肿或穿刺部位的感染灶等,极易由此而引起导管感染[1]。凝

5、固酶阴性葡萄球菌(S)能产生抵抗吞噬细胞和抗菌药物的黏质(slime),从而促进感染和脓毒症[3],S目前已成为心内膜炎的主要病原菌,在葡萄球菌血症中有10%是由S所致,其耐药性比金黄色葡萄球菌更高,特别是耐苯唑西林的S(MRS),常造成临床治疗上的困难。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人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常呈多重耐药,即便使用最有效的万古霉素治疗,其死亡率仍高达10%~30%。真菌的感染在临床上日渐增多,尤其是正中静脉插入或留置导管均可引起真菌感染,由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在原发病灶加重的同时,常发生继发感染及双重感染。在我们接触的病例中,有4个患者同时从血培养

6、和导管培养中检出真菌,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肠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强的致病性,对抗生素有极高的耐药性,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的难点,由此而引起的菌血症平均死亡率可高达25%。  在无菌情况下放置导管,穿刺部位的不同也是细菌定植导管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腹股沟部的细菌菌落明显高于锁骨下部位及颈部,在外周,上肢的菌落数明显少于手背部。考虑到腹股沟部靠近尿道、会阴和肛门部,细菌定植的机会多,自然增加了导管感染的危险性;导管留置时间也是引起导管相关感染的另一危险因素,实验显示插管>3d后,发生感染的几率与实际发生感染的比例呈非线性关系[4]。这是因为导管植入24~

7、48h后,导管内可出现纤维蛋白沉积,环导管内膜形成一层疏松的纤维蛋白鞘,保护病原微生物免受宿主吞噬细胞和抗生素破坏[5]。治疗操作中静脉留置导管的输液接口经常被细菌定植或留置管内,不断繁殖,并进入血液。目前通常用肝素帽来封闭导管末端,由于肝素帽表面粗糙,细菌容易寄居,必须对输液接口严格消毒。本研究得出导管留置时间、插管部位及导管不同部位的细菌定植与CRI相关(P<0.05),插管时间大于2周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41.3%,小于2周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5.2%,锁骨下静脉部位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4.3%,股静脉部位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1.7%,浅表外周静脉部位的

8、细菌培养阳性率为8.7%;细菌定植的导管部位的皮肤表面的细菌培养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