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诊断和临床诊断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诊断和临床诊断

ID:24052049

大小:7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诊断和临床诊断_第1页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诊断和临床诊断_第2页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诊断和临床诊断_第3页
资源描述: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诊断和临床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诊断和临床诊断田昕(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1610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乙肝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差异性。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240例慢性乙肝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患者病情来分型,将诊断结果和病理检验结果对比。结果病例免疫诊断比较准确,阳性率比临床诊断要高,说明临床诊断的准确度不及病理诊断。结论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诊断不能够作为唯一标准,应该要结合病理诊断,釆用肝穿刺活检来进行确诊。【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病理诊断临床诊断分析【中图分类号】R51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1-0106-02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我国的慢性乙肝患者数量

2、比较多,在世界范围内属于发病率比较高的国家[1],该疾病发病比较隐秘,症状表现不明显,因此临床中诊断比较网难,容易引起误诊,给患者的治疗带来阻碍,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2]。目前的医疗技术发展比较快速,为了能够让患者获得比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有人开始研究血清、生化等等方式来进行检验,替代病理活检[3],目的是希望提升诊断速度,降低患者痛苦。木文就慢性乙肝的病理活检分级来探讨临床诊断是否有效。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9年至2012年我院共有240例慢性乙肝患者接受治疗,其中160例男性患者,80例女性患者,最小21岁,最大68岁,平均(44.7±12.2)岁;病程1〜10年

3、,平均(5.6±2.9)年;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HBsAg、HBcAb、HBeAg/HBeAb阳性(ELISA法或电化学发光法),均未做抗病毒治疗,排除其他肝病及病毒感染,符合2005年12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诊断标准[4]o1.2病理学检验方法为减少对活体组织的损害,本研究病理活检采取B超引导定位的一秒快速穿刺方法,取组织长度为lcm,组织用10%甲醛进行固定、制片,病理诊断按照2000年全国俾炎病寄生虫病会议修订的标准进行诊断[4]。1.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

4、义。2结果2.1慢性乙型肝炎临床与病理免疫诊断HBsAg、HBcAg阳性率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病理免疫诊断HBsAg、HBcAg阳性率较临床诊断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表1两种方法诊断HBsAg、HBcAg阳性率的比较[n(%)]与临床诊断比较,χ2=30.21,*P<0.01;χ2=34.86,#P<0.012.2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病理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轻度79例,中度106例,重度33例,早期肝硬化22例,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的病理诊断符合率为49

5、.38%,中度的病理诊断符合率为53.33%,重度的病理诊断符合率为50.00%,早期肝硬化的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0.00%,总体符合率较低(表2),这说明仅仅通过临床诊断对病情分型不能进行明确定性,对病情发展无法进行科学掌控。3讨论根据研宄表明,我国的慢性乙肝发病率比较高,特别是长江周边以及海边城市,属于高发区域,该疾病的发展比较慢,临床中治疗周期长,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对患者带来了非常大的痛苦和经济压力[5]。慢性乙肝的治疗要能够把握住早期治疗,对病情进行控制,防止发展。尽管病理活检能够比较准确的获得诊断结果,但是人体组织受到了损坏,因此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影响,临床中医疗人员也是尽量的在寻找

6、能够获得比较高的诊断率,同时不会造成太大损伤的方法。0前,有人提出使用临床表现、肝功能以及B超来进行诊断,取代活检,经过本文的结果显示,该方法效果不好。此次研宄中,病理诊断的阳性率比临床诊断要高,说明,临床诊断的准确度不够,无法获得准确的结果,所以采用临床诊断的方式来进行诊断,无法给患者提供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加重了患者的负扪。针对慢性乙型肝炎,病理学诊断价值高的原因奋:①病理诊断受到药物因素的影响比较少,患者用药治疗后不会对结果产生影响;②病理诊断能够让患者获得比较直观的病情程度结果,比较优秀。总之,慢性乙肝患者的诊断不能够以临床诊断作为唯一标准,应该要结合病理诊断来对患者进行一个精确的诊断,

7、让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吋机。参考文献[1】禹萌,赵香梅,耿晓林.慢性乙型肝炎120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11):64-65.[2】石瑞芳,张贤杰.慢性乙型肝炎病理和临床诊断分析[儿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2,14(6):784-785.[3】陆再英,钟南山,谢毅,等.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9.[4】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