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ID:24057000

大小:2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中国传统文化瑰宝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瑰宝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瑰宝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戏剧一、戏剧介绍:1、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是演员将某个故事或情境,以对话、歌唱或动作等方式表演出来的艺术。戏剧有四个元素,包括了“演员”、“故事(情境)”、“舞台(表演场地)”和“观众”。“演员”是四者当中最重要的元素。2、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3、戏剧史家说说:世界上曾经有三大戏剧文化。一是古希腊戏剧,二是印度梵(fán)剧,

2、三是中国的戏曲。希腊戏剧在产生于公元6世纪,200多年后踏遍衰微中落。但它演化了后世的欧洲戏剧文化。印度梵剧产生年代不详,但早已是文化陈迹。中国的戏曲最年轻,至公元11世纪才登堂入室,近千年来,非但未见衰败,反而根深叶茂,繁衍派生形成了300余个地方地方剧种。形成了任何国家无法与之相比的剧目、剧种、剧论、表演及唱腔音乐遗产。二、中国戏剧发展史  1、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起源于原始歌舞。产生:起源与上古原始社会的民间发展:奴隶社会时期,随着阶级的分化,祭祀性的歌舞成为国家祭奠仪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一系列严格的等级规定。屈原的《楚辞。九歌。云中君》还有《史记

3、。滑稽列传》中就有记载。从外形与神态上扮演人物,可以说是具有了表演性质,展现了戏剧艺术的萌芽。因此,登台演戏也称为“优孟衣冠”。汉代又开始盛行抵戏、歌舞、杂技、幻术等各种演出形式的“百戏”。形成:盛唐时期,南北文化的融合,中外文化的大规模交流,出现了“参军戏”歌舞戏。唐代宫廷还设有专门训练艺人的组织场所――梨园,据《新唐书。礼乐志》中就有关于梨园的记载,所以后世的戏曲演员都自称“梨园子弟”,称戏曲界为“梨园行”,并把唐玄宗奉为梨园行的祖师爷。繁荣:宋金年间,多种形式歌舞杂戏进一步融合产生了“宋杂剧”。到了南宋,杂剧有了较严格的规范,剧本的结构、角色行当、演出内容&

4、风格等都已经具备了中国戏剧的雏形。由于南宋受金朝的统治,因而逐渐演变为两种不同风格的艺术形式,分别是北方杂剧(金院本)&南方杂剧。公元12世纪前,南方杂剧逐渐演变为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因最早产生于温州等地,又名“温州杂剧”、“永嘉杂剧”、它的曲调原出自南方民间小调,后再流传中不断发展,形成了包括歌、念、诵、舞蹈等组成的综合艺术,通过人物的表演来表现复杂而完整的故事。南戏中《王魁》、《赵贞女蔡二郎》、《张协状元》等,它的出现是中国戏剧成熟的标志。鼎盛:元代是中国古代戏剧史上的黄金时代。元杂剧,也称为元曲,是在宋代北方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

5、也叫做北杂剧、北曲。“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他们创造了《窦娥冤》、《汉宫秋》、《墙头马上》、《倩女离魂》以及王实甫的《西厢记》对后来的戏曲艺术&戏曲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元杂剧在元灭南宋以后逐渐流传到南方,元代后期开始衰落。延展;明代中叶,南戏发展成为传奇戏,这使中国戏剧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陆续出现了大批优秀剧作,因地域差异而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声腔。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戈阳腔、昆山腔。昆山腔经著名音乐家魏良辅改革加工后,流向全国各地,影响了许多地方戏曲。戈阳腔也在民间流传,并不断演变,形成了一些新的地方声腔剧种。在

6、历史演变中称为:“雅部”的昆腔在清代中叶衰落,而根植在民间的“花部”(指除了昆曲以外的所有声腔,包括各少数民族的戏曲剧种)则又得以发展新的高潮。戏剧发展性高潮:清代戏剧因各种声腔所代表了不同的地方文化,形成了昆腔、高腔、柳子腔、梆子腔、皮黄腔等五大声腔体系,每一体系又分为许多剧种,号称“三百声腔”。在清代中期,乾隆五十五年,徽剧三庆班进入北京演出,同以后兴起的四喜、春台、和春合称“四大徽班”。进入北京后形成了中国戏剧的典型代表――京剧。三、中国戏剧的思想内容:1、颂扬忠、勇、智、善的思想性格。2、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对美与善的追求。(这也就是人们说的大团圆的结局:始悲

7、终欢,始离终合,始困终享的结局。有人给它起了一个很有意味的名称“凤尾式结局”并把结局归纳为七类,即梦圆式、仙化式、复仇式、再生式、冥判式、敕赐式、调和式。)四、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不仅抒发剧中人物的感情,而且借人物之口述作者之情怀。例如:《帘试》“【北清江引】俏娘行强占了文昌座,举子才一个;夸扬识鉴精,做作威风大。”这段就借柳希潜之口嘲讽了当时的所谓的名士“夸扬、做作、威风大”的装腔作势,到头来却让“俏娘行强占了文昌座”;再如,《桃花扇·却帘》张君瑞【沈醉东风】“枕上余香,帕上余香,消魂滋味,才从梦里尝。”一段,就写出了新婚欣喜。五、串珠式的结构:中国传统戏曲的点线

8、串珠式结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