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检验标本合格率提高方法研究

细菌检验标本合格率提高方法研究

ID:24064051

大小:63.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细菌检验标本合格率提高方法研究_第1页
细菌检验标本合格率提高方法研究_第2页
细菌检验标本合格率提高方法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细菌检验标本合格率提高方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细菌检验标本合格率提高方法研究潘葳(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人民医院检验科137400)【摘要】目的:研究细菌检验标木合格率的提高方法。方法:从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我科共接收2036例各类细菌检验标木。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1018例)和对照组(1018例),其中对照组标木采用传统的标木采集法,观察组则采用我院制定的规范标木采集法,对两组的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创伤组织标木上合格率,血液标木合格率,生殖道分泌物标木合格率,痰液标木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优良率上占比,合格率上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

2、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规范的标木采集法在釆集、运送、保存以及处理方法均有所改进,可以大大的提高标木检验质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关键词】细菌检验;合格率;标木采集;质量【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5-0175-01在临床医学中细菌检验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通过细菌检验,医护人员可直接了解患者的病情现状,为其下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1]。然而,细菌检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从实践中证明,标木采集、运送方式等诸多因素均会影响标木的合格率[2]。同时,为进一步提

3、高细菌检验质量的准确率和可靠率,我院制定了规范的标木釆集法,从建立规范标木的采集、运送、处理以及质量反馈制度,并对比传统的标木釆集的合格率,得到一些结论,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从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我科共接收2036例各类细菌检验标木。其中包括血液标木346例,创伤组织标木684例,生殖道分泌物标木133例,尿液标木228例,痰液标木645例。其中观察组含血液标木178例,创伤组织标木341例,生殖道分泌物标木66例,尿液标木109例,痰液标木331例。对照组含血液标本168例,创伤组织标本343例,

4、生殖道分泌物标本67例,尿液标本119例,痰液标本314例。两组在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釆集标本后交给护工,护工在一个小吋内集中统一送检。而观察者则采用我院制定的规范标本采集法,由我院医护人员协助患者在严格无菌的操作原则下进行采集。在提取尿液时,最好留取早晨清洁尿标本,男性患者在采集吋应将包皮上翻,女性患者应将大阴唇分开后用清水冲洗尿道U周围,取后段尿液置于无菌容器中立即送检。采集血标本吋,在患者未服用任何抗生素情况下,在患者发热高峰期间提取。采集完成后,根据不

5、同标本采用不同的容器进行装取。及吋送往检验室进行细菌检验。1.3疗效评价[3-4】对两组标本各类细菌检验标本的合格情况进行对比,最终设立优良、合格以及不合格等判定情况。1.4统计学方法釆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个组别各类细菌检验标本合格情况统计情况观察组在创伤组织标本、血液标本、生殖道分泌物标本、痰液标本的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奋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下表1:表1两个组别各类细菌检验标本合格情况统计情况(例,%)3讨论本文通过对比

6、我院规范标本采集法以及传统的采集法对标本检验的合格率,结果发现。观察组在创伤组织标本、血液标本、生殖道分泌物标本、痰液标本的合格率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符合杨安芳[5]等人的报道结果。表明以我院规范标本采集法采集出的标本各类合格率较高。此外,观察组的优良率和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可能和规范标本采集法是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操作,避免了标本的污染,采集人员采集吋严格执行规范操作,在采集量上,控制其一定量,保证了其数据的正确性,防止了其不确定因素影响检验结果和临床检验。且在医护人员取出标本后及吋送往检验,防止长吋间的搁置导致细胞被

7、破坏等因素奋关。检验相关的医护人员均进行了专业的培训,在专业技能的熟练度上得到人人的提高,且在提取标本时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指导,以提高标本的准确性。在装纳标本容器方面,各类标本所用容器均不同,根据标本的不冋性质采用不冋的容器装纳,例如:痰液标本应置于无菌、干燥、清洁、不渗漏的广口带盖容器;而尿液标本则置于专用的无菌容器,加盖送往检验。此外,在采集•一些特殊标本时,应让检验医师或相关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共同配合,以其保证标本的质量。综上所述,规范的标本采集法在采集、运送、保存以及处理方法均冇所改进,可以大大提高标本检验质量的可靠性和准确

8、性。参考文献[1]查则瑾,沈英莲,周国甫.等.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01):157-158.[2】王欣茹,陈凤华.不同类型临床标本的微生物培养方法与临床应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0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