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进展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进展

ID:24071791

大小:3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进展_第1页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进展_第2页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进展_第3页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进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进展摘要: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内涵概括为:某地区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阶段,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最大规模。水资源承载力具有区域性、动态性、有限性、模糊性和可增强型等特点。它具有自然—社会双重属性,既反映了水资源系统满足社会经济系统的能力,也与社会经济系统开发水资源系统的深度有关。它的大小取决于区域自然环境、水资源量、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社会经济结构和承载驱动力大小等方面。近年来,水资源的短缺越来越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面对这种情况,资源承载力概念的提出为资源与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天新的研究途径。关键词:承载力;内涵;特点;水资源当前水资源问题的高度综合性和复杂性,其本

2、质特征是人类经济行为超出了资源的某些自然极限,尽管资源系统包括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三个子系统,但目前有关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领域,其中又以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为热点。随着水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学者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提出了“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持续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往往是水资源紧缺和贫水地区支持人口与发展的“瓶颈”资源,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发展和发展规模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地区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已是共识,而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安全”问题则已成为影响

3、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作为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水资源安全战略研究中的一个基础课题。一、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  我国许多学者在土地承载能力、环境承载能力等概念的基础上,对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内涵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有两个主要热点问题:其一是针对水资源的承载对象。水资源的承载对象包括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不同区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对不同的水资源问题,其承载对象不同。其二是针对水资源的承载形势。目前水资源的承载形势有水资源开发规模论和水资源支持持续发展能力论两类。前者认为通过水资源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使得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大规模。后者认为,水资源的最大开发规模相

4、对水资源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而言,范围要小得多,含义也不尽相同,更为强调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前者的观点适用于缺水地区,而后者的观点更有普遍的意义。水资源承载力(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WRCC)是承载力概念与水资源领域的自然结合,目前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国内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就国外而言,美国URS公司对佛罗里达keys流域的承载力研究时曾涉及到承载力的定义。我国许多学者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赋予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水资源承载力一词也广泛应用于研究缺水地区的工业、农业和城市及整个经济发展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这些定义,可以归纳为

5、以下几种观点:徐有鹏¨ 4提出,水资源承载力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水平和社会生产条件下,水资源供给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用水的最大能力,也即水资源的最大开发容量。施雅风等 认为,水资源承载力是指某一地区的水资源,在一定社会历史和科学技术发展阶段,在不破坏社会和生态系统时,最大可承载的农业、工业、城市规模和人口的能力,是一个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而变化的综合指标。阮本青 认为水资源承载力是指在未来不同的时间尺度上,一定生产条件下,在保证正常的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下,一定区域(自身水资源)用直接或间接方式表现的资源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综合上述观点,可将水资源承载力的内

6、涵概括如下:某一地区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阶段,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最大规模。这里的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是指水资源可以维持人口、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水资源承载力的大小反映了水资源对人类活动的支持程度,人类只能在水资源承载力所允许的范围内安排自己的社会经济活动,否则就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评价分析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目的,就在于提示有限水资源与人口、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从中找出制约地区发展的因素和条件,以利于统筹对策,促进全社会的持续发展。理解和界定:第一,水资源承载能力是一定地区,一定社会经济技术发展阶段的产物,对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分析不能脱离这个具体背景;第二,必须把

7、它置于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架下进行讨论,建立在生态系统完整、水资源持续供给和水环境长期有容纳量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水资源对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支撑能力;第三,水资源承载能力应当以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为前提,以水资源供需分析为手段进行。二、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特点  水资源承载能力与土地资源承载能力以及其它矿产资源承载能力等都是资源承载能力,但它们的承载能力内涵各具特点。土地资源并不因使用而消失(当使用是按照资源本身的自然补偿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