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ID:24071842

大小:191.04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8-11-10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_第1页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_第2页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_第3页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_第4页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方汉奇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第一节中国传播活动溯源一、中国古代的信息传播最早的和最常用的是口头传播,即口耳传播。作为口头传播的辅助手段还有结绳、图画、雕刻、烽烟、旗鼓等。烽烟主要用于报警,旗鼓主要用于指挥进退。木铎:是我国古代传播活动中的一种特殊媒介。在夏商周时期,有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以宣达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与新闻的采集和发布相近。有了文字以后,古代的传播活动就更多样化了。甲骨文:大多是刻在龟甲或牛羊的肩胛骨上,记载的大多是殷商时期的事情,除少量纪事外,大多用于祭祀和占卜。金文:盛行于周,传世的带有金

2、文的铜器铸件,多为周代的产物,如毛公鼎,多用于记录商王诏书或国家常法岩刻:主要盛行于周以后,多用于颂德和纪功。春秋战国时期,传播活动更为频繁,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采取了修筑驰道、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制度,为社会传播的畅通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二、两汉和三国魏晋时代的传播活动汉代以后,邮驿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面向全国臣民的政令发布工作也日趋经常化和规范化。两汉时代已经进入了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时代,文字传播的载体,早期以竹、木制造的简和绢帛为主。有关的信息直接用笔墨书写在竹简、木简或绢帛上。虽然造纸术已经出现,但是由于工匠不多,产量不高,还不普及,传播载体以竹简、木简和绢帛为主。三

3、国魏晋时代历时近两百年,时局纷扰,是新闻住处的传播与交流和社会舆论十分活跃、旺盛的时代。驿传网络十分发达。这一时期主要的传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布告:是《三国志》中经常提到的用以“布告天下”的政府文告,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和各级政府制颁的行政法令,以在固定地点悬挂或张贴为主。露布: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三国时常用来配合军事行动。是一种以流动的方式“露而宣布,欲四方速知”的传播载体,主要用帛,也有用木板,因此也称露板。主要用于军事方面,特别用来传播战争胜利的消息。有时露布也被用来发布政治性的檄文。力图不战而屈人之兵,做到先声夺人。作为社会上传播手段主要被普遍采用的有童谣和谣言。前者在一定程

4、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舆情和民心的向背。这一时期的传播载体主要是简牍、其次是纸,再次是帛。直到东晋桓玄403年下令废简用纸后,才开始了纸张独占鳌头的地位。第二节唐代的新闻传播与早期的官报一、早期政府官报出现和唐代官报的发行制度中国的报纸开始出现于唐,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唐代官报的孕育和发展是从唐中期开始的,是和唐的藩镇制度紧密联系的。随着藩镇势力的日益发展,各节度使纷纷在长安设立办事机构,开始称邸,后改称上都留后院,又改称上都进奏院,简称进奏院。进奏院负责人称的进奏官,由地方派遣,因此只对派遣他们的藩镇长官负责,不受进行的管辖。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

5、进行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就是最早的官报雏形,其性质接近于后来的邸报。````二、“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开元杂报(06年名解):最早的有关唐代官报的文字记载,见于孙樵《经纬集》所收的《读开元杂报》一文。“开元杂报”并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只是孙樵为了行文的方便而随意使用的称呼,意为有关开元政事消息的杂乱报道。对于它的性质,新闻界有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数认为它是一种报纸,是一种类似“进奏院状”“邸吏报状”之类的报纸。它说明,中国开始有报纸的时间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原件早已失存。敦煌进奏院状:是被保留下来的仅存的两份唐代的官报。是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两张“进奏院

6、状”的残页。这两份“进奏院状”都是由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州的节度使张淮深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州的。因为沙州今在敦煌地区,所以被定名为“敦煌进奏院状”。由于开元杂报已经无存,这两份报纸成为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仅存的年份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了。唐代的报状是从记文书中游离出来的传播媒体,是一种和后来的邸报相类似的新闻传播工具。以传报来自朝廷的信息为主要内容。三、唐代的其他传播活动士人的传播活动,指发生在士人之间的人际交往与信息传播活动。主要的传播手段有书信、著述、赋诗等。题壁是最常用的一种交换诗作的方式,把诗题于壁上,公之于众。印刷术在中唐时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主要用来印刷佛经,没有

7、用来传递新闻信息。第三节宋代官办的“邸报”和流行于民间的“小报”一、宋代官办的邸报和邸报的发行制度。邸报:到了宋代,开始出现了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邸报。负责邸报发布工作的是都进奏院。宋初成立都进奏院对各进奏院的业务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其职责主要是收受和传递官文书,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传递信息。在都进奏院的管辖下,负责信息采集和传报工作的是进奏官,经由进奏官传发出去的封建政府官报,就是邸报。与唐代进奏院状的不同:首先,是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