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山水诗的意境美

唐代山水诗的意境美

ID:24074937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2

唐代山水诗的意境美_第1页
唐代山水诗的意境美_第2页
唐代山水诗的意境美_第3页
唐代山水诗的意境美_第4页
唐代山水诗的意境美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代山水诗的意境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唐代山水诗的意境美:意境是山水诗的灵魂,完美的意境是自然美与心境美的统一,是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的完美相融。唐诗艺术之所以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高峰,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唐诗的意境创造进行了划时代的开拓,尤其是山水诗的意境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形态。此文从三个方面对唐代山水诗意境的独特之处进行探讨,对于人们把握唐代山水诗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山水诗;意境;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就整体而言,任何一个朝代的山水诗都无法与唐代比肩。从审美范畴而言,唐代山水诗创造出了情景统一、情景交融的完美境界——意境。唐诗意

2、境丰富多彩,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意境奇特风格多样  唐诗的意境是丰富多彩的,而且处在不断的开拓和完善之中。不管是盛唐、中唐,还是晚唐山水诗,在意境上始终以多样的风格特征呈现出来。  王维在描写自然山水诗里,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并在景中透露出情。他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李白的山水诗,

3、则融入了诗人自己的心境和情感。“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境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清溪行》)人物相融,眼前景引出心中情。  唐代还有很多优秀的山水诗人,他们各具匠心创作出了不同风格的山水诗的意境。刘长卿的山水诗笔致简练,冲淡含蓄,所表现的对象大多是寒渚孤雁,高岭哀猿,夕照秋山,冷雨落叶,荒野旅人,给人衰飒凄伤之感,明显区别于盛唐那种或充溢活泼生机、或弥散闲恬之情的山水诗。而白居易还在描状山水景物的同时融入自己对于社会、人生、自然界的联想、思考和议论,

4、这又有别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那些不露主观色彩的山水诗,已接近于宋诗体貌了。  二、景中生情情中含景  情景交融是唐代山水诗意境的显著特征,也就是情和景浑融为一体,并且在诗中体现出“景中生情”“情中含景”。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  下面我们从情景交融的三种不同类型来进行分析。  第一种是:以景为主,情藏于景。作家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逼真的画面来表达,虽不言情但情藏其中,往往更显得情深意浓。如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将山、径、舟、江、

5、雪这些景物,用绝、灭、孤、独、寒这些词连缀在一起,展示出一片荒寒冷寂,全诗写景没有一个字关涉到诗人的感受,但是诗人的孤独凄苦,却又隐藏在每一个字里,景也就是情。景是黯淡的,情也是黯淡的,这首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该诗“清新俊爽,寄情于景,余韵绵长,在简淡的格调中表现出及其沉厚的情感,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面貌”。  第二种是:以情为主,景为情设。有时不用写景,但景历历如现。李商隐的诗歌多以亲切可感的情思为主,而景起辅助的作用。如他的《天涯》:“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这首诗中

6、“春日”“天涯”“日斜”“莺啼”“高花”,它们在“在”字,“又”字和“如有”“为湿”的作用下,化成深沉凄婉的“情语”,又组成一个对这种情感富有表现性的暮春黄昏,莺啼花落的意境。因为感情全部融入物象,而物象又可以容纳和引发更多的与之相联系的情感,所以意境愈显浑涵,愈有情感张力,又因为诗的意境创造,是高度主观化的融合性,物象尽可以从心灵中流出,超越现实物景的本来面貌,所以意境往往也是心灵的意境。  第三种是情中带景,景中寓情。抒情和写景在这里达到了浑然一体的程度。李白的山水诗,“江楼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

7、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就是情中带景,景中寓情的典范之作。诗人政治上苦闷彷徨的情结借写景恰当地表现了出来,写山水美景,抒心中郁闷,自然融合,相得益彰。  三、意境深远韵味无穷  唐诗意境的新开拓,更体现于延伸性的形成。诗人在意境创造中追求以所能写出的具体物象和具体情感,来表现写不尽的景象和情思。王维的山水诗有很高的韵味,“情致闲雅、清丽秀逸、声调和谐,既有诗情画意,又有音乐之美,还包孕着佛理禅趣”,艺术成就极高。例如他的《辋川集》

8、中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其实这首诗实景的范围并无陶渊明的一些诗广阔,而在意义构成上却突出了虚远。“幽篁”“深林”已十分深邃幽静,诗人的弹琴长啸之声回响其间,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寂静幽深。而明月相照,又给这幽深带来了无垠纯净广阔的夜空背景。于是融合其中的超尘出世,孤静纯净的心境也就随之向无垠幽深的空间延伸,以写出的实景为中心视点,虚化出一个带上感情色彩的无垠境界,这种延伸性给人以回味无穷的韵味。  “山水自然,在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