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例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临床表现类型和脑侧支循环关系

110例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临床表现类型和脑侧支循环关系

ID:24075512

大小:59.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110例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临床表现类型和脑侧支循环关系_第1页
110例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临床表现类型和脑侧支循环关系_第2页
110例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临床表现类型和脑侧支循环关系_第3页
资源描述:

《110例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临床表现类型和脑侧支循环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10例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临床表现类型和脑侧支循环关系【摘要】目的对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临床表现类型与颅内侧支循环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将110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临床表现分为无症状性梗塞、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TIA)3组,使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技术(DSA)对3组患者颅内动脉的侧支循环代偿的等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Willis动脉环的开放程度越明显,脑梗塞的发生率就越低,3组患者的颈内动脉单部位病变无明显差异。结论Willis动脉环开放程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表现类型,和TIA及无症状患者相比,脑梗塞患者Willi

2、s动脉环的开放比例有所减少。【关键词】颈内动脉狭窄;颈内动脉闭塞;表现类型;脑侧支循环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50-01根据相关研究,颈动脉狭窄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脑梗塞的发生,但是医学上关于颈动脉狭窄后侧枝循环建立的类型与临床表现类型以及颈动脉狭窄和脑梗塞关系的报道较少[1]。为了对它们的关系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本研究就110例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临床表现类型与脑侧支循环的关系作以下分析。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选取2012年9月——2013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经DSA证实有颈内动脉闭塞或严重狭窄的110例患者,其中男61例,女

3、49例;年龄32-81岁,平均(53.21±19.57)岁。根据患者院时的临床症状把他们分为3组:无症状组21例,即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不明确,经头颅MRI检查,排除急性脑梗塞症状;短暂性脑缺血(TIA)组41例,脑缺血症状持续时间为0.05),在统计上无意义。2.3颈内动脉窄或闭塞患者的颈内动脉病变部位多少和临床表现类型的关系全部患者中,颈内动脉单部位病变57例(51.82%),多部位病变53例(48.18%),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在统计上无意义。2.4颈内动脉窄或闭塞患者临床表现类型和侧支循环的关系无症状组患者中,软脑膜吻合支开放13例,未开放8例;

4、眼动脉支开放0例,未开放0例;前交通支开放17例,未开放4例;后交通支开放15例,未开放6例。TIA组患者中,软脑膜吻合支开放17例,未开放24例;眼动脉支开放11例,未开放30例;前交通支开放28例,未开放13例;后交通支开放24例,未开放17例。脑梗塞组患者中,软脑膜吻合支开放21例,未开放27例;眼动脉支开放8例,未开放40例;前交通支开放22例,未开放26例;后交通支开放19例,未开放29例。全部患者中,其中软脑膜吻合支开放51例,眼动脉支开放19例,前交通支开放67例,后交通支开放58例,由此可知,前交通支开放比例为最高(60.91%),无症状患者组中

5、,前交通支开放的比例最高为80.95%。根据上述数据可知,颈内动脉窄或闭塞患者临床表现和不同侧支的开放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在统计学上无意义。但无症状组患者中,颈内动脉闭塞严重或狭窄患者Willis动脉环侧支的开放数量要比Willis动脉环侧支不开放的数量高,差异明显(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