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惯养成教育

小学习惯养成教育

ID:24079388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小学习惯养成教育_第1页
小学习惯养成教育_第2页
小学习惯养成教育_第3页
小学习惯养成教育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习惯养成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习惯养成教育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所走的路可谓九曲十八弯。静下心来仔细琢磨,心得只一句可述:“只有当教学走在学生前面的时候,才有好的效果。”此话怎讲?即学生对学习本身当作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当然,这也是多年以来我们一直探索、研究的课题之一。下面就这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探讨学生最佳学习心态  人各有天性,儿童的诸如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兴趣广泛、无所不爱等天性更是尤为突出。所以想让学习比战斗士星矢、神箭左罗在儿童心目中的地位更为重要,兴趣更为浓厚,是难得的事情。毕竟,同是一个事物,卡通动画有形有声、有色,自然占有很大的优势,而且现在的儿童是卡通时代,他

2、们不知道卡通就如同我们不知道的“英雄儿女”一样,所以这种状况也在无形中给“教学走在儿童前面”增加了障碍。除非,教学也走在卡通前面,或者卡通融在教学里面。这样化反为正,或者二者互利互益、相得益彰。这样就可迎合儿童的心理。不用硬把孩子从电视机旁拉开,把他们的卡通片扔掉,造成孩子对学习的逆反心理。“顺则益”,让教学与娱乐在一起的教学,经笔者多年实践,是一种成功教学方法,这只是其一。  其二,对于儿童来讲,涉世不深,人生观、价值观这些概念还模糊不清,所以他们的生活、兴趣等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即我们教师大可发挥其主导作用来引导学生,向学生靠拢。比如设立周制“小红花评选”“谁比谁强”“优最多”等

3、让学生参与并评选的活动,在学生心中形成一种无形的荣誉感和竞争心理。这样,即可由学生主动地、自发地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去争优、争强,形成一股浓厚的学习氛围。这样对于教学是大有裨益的。  其三,把握好教学时间。学生最讨厌什么教师,拖堂、霸课的教师。关于拖堂等这些现象,学生反感强烈,教师本身也是牢骚满腹。学生对于课间十分钟的渴望是浓烈的,对于你的姗姗来迟或迟也不来总产生一种失落心理。在这种心理状况下,听课自然不会专心,同时环境的影响更使学生难于集中注意力。这是学生一方面。从教师方面讲,他们本身牺牲休息时间上课,这种无私的奉献不仅得不到学生的感激,反而遭到学生反感,这种心理落差导致教师本身

4、在拖堂这段时间中授课效果一般是不尽人意的。有关霸课现象,我们撇开主课重要副课次要的偏激片面观点的错误不谈,只就学生心理上的逆反心理就足以导致这种不明智的奉献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教学应注意适应儿童的心理,去选择最佳教学时间,把握儿童最佳学习心理,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  其四,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是指以一个相对完整的教材单元为教学的基本单位,在单元教学目标的带领下,以整体观念进行教学,从而实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逐步提高的一种有步骤的系统训练过程。单元教学课型,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不可局限于固定的模式。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情操、智能的培养应融于具体的内容、方法、环节中。那么,就单

5、元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的实施可大体归为四个步骤:整体略读——范文教读——精读细练—归总运用。  二、激发最浓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在人心目中可为一颗炸弹,它一旦被激发,潜力和影响是不可估量的。那么如何激发最浓厚的学习兴趣呢?我们想也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教师本身来讲,应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形式,改活教学内容,最后改变教学效果,教学地点的改变,可不拘泥于教室单一的教学地点,如组织学习小组、兴趣小组到家中或游乐场等不同地点进行不同形式的探讨学习。教学时间的改变,可结合上述形式,使学生在除四十五分钟以外,抽、找、挤时间来学习,这样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心中总有学习。  其次,从

6、学生方面来讲。作为学生,他们对事几乎一无所知,所以上课对他们来讲,不光是学习文化课程。他们需要通过课本,通过教师学习做人、求知、劳动、生活、健体、审美等多种社会生活的必备的能力,这就要求他们持之以恒地学习。我们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综学习、娱乐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这方面我们体会颇深。在去年秋季的时候,我们班委为了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特在墙角开辟了“百草园”作文展览,每周换一次,学生中好的习作可被展出供大家学习、借鉴。结果“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学生中间自发地开始了收集小报,做手抄本、优美诗句集等,而且大大增加了练笔次数,以期自己的习作榜上有名。可见,正确的手段,正确的引

7、导,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读书的习惯,并不是什么难能的事。只是能够按照读物的性质,做适当的处理而已。”同样。教学也不是件难能的事。只是分析学生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兴趣,做正确、准确的引导而已。如今,学校教育的功能正从知识中心到智能中心,最后到现在的人格全面发展教育。包括人的机体、精神、意识、道德良心等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是基础、是根本,我们应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为指导,一如既往地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为培养出更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