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玉器源流

中国古代玉器源流

ID:24090736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中国古代玉器源流_第1页
中国古代玉器源流_第2页
中国古代玉器源流_第3页
中国古代玉器源流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玉器源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玉器源流:中国的玉器有着近万年的悠久历史,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到今天,玉器文化绵延不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这是世界上罕见的文化现象。本文通过对中国玉器各个时期的发展演进,具体阐述了玉器在历史长河中的各种形态。  关键词:中国;玉器;演变  :K85:A:1005-5312(2011)29-0156-01    中国历代将玉器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是中国古代社会上层建筑中一个特殊领域,玉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物质文化遗物,不仅在中华大地上有着广泛的分布,而且在各个历史时期扮演不同角色,成为维系社会群体生存与发展不可缺少的纽带。  一、上古时期的玉器  新石器时代,古

2、人发明了钻孔及琢磨等新工艺,制造出器型规整、比例适宜、使用方便、光洁细致的各种工具,提高了劳动效率,促进了采集等活动。随着物质的丰富,产生了等级差别,人们开始崇尚玉器、并以此区别地位高低。从目前考古发掘资料来看,我国最早的玉器出现于辽河流域的兴隆洼和查海新石期文化遗址中,这两处遗址的时代距今均为7000~8000年,共出土玉器数十件。距今5500年的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则是其发展的顶峰。  夏代是中国第一个阶级社会。夏代玉器的风格,应该是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玉器向殷商玉器的过度形态,但目前除了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七孔玉刀等玉器外,其他的不多见。  商代的玉

3、器与青铜器在制作规模和技术工艺方面,有了很大成都提升,达到了较高水平。它们都是有代表性的礼器。在商代的墓葬中,发现很多陪葬的玉器,特权的体现就更为明显。商纣王自焚鹿台时,就将他的玉器围放在身边,烧得一干二净,来个玉石俱焚。因为产生了尊卑观念,玉器的地位也就更加显赫了。夏、商、周,玉的用途更加广泛。凡是国家进行祭祀、赏赐、朝贡和聘请人等重要的政治活动,全都使用玉器。  随着历史的发展,玉礼器的使用越来越规范,礼仪用玉的讲究也越来越复杂。一件玉器成为代表君主意志的信物,赋予其笼络天地万物的美好愿望,这便是玉作为礼器时所凸显的主要内容,是以礼为核心形成的玉文化。  总

4、之,周代时使用玉的范围很广泛,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高,选玉很严格,制作玉器的记忆很精湛,这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秦朝至清代玉器的流转  秦灭六国后,秦始皇下令将前代遗留的所有器具统统销毁,用玉礼仪及玉器也全都荒废了。除玉玺外,其他所有玉器物都不再规定必须使用。  汉朝兴起以后,在玉器方面实行和秦代完全相反的政策。皇帝力求复古,所以夏、商、周三代所有的玉器又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汉代制作玉器也完全是依据古制,保存了三代玉器的风格和特色。汉玉不仅继承了以前玉器的式样,做工也都精良。许多人都把玉器当做陪葬品,一次保证灵魂的不朽和长生。在汉代丧葬的时候,人们

5、在尸身孔窍中塞玉,就是出于肉体永存的目的。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玉器最不景气的时期。在葬玉形制上,魏曹丕下令废除了奢华的玉衣礼葬制度,使玉器的使用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隋代仅仅经历了37年,与五代一样,在玉器上的制作技术和工艺上没有大的发展。  唐代有近300历史,进入盛世玉。玉器的制作较为鼎盛,抛弃了自商周时期的那种古拙之风,闲的更加写实,在工艺技术上更加强调精工细作,唐代的玉器所发现的数量上虽然是有限的,但是,在制作工艺上是无懈可击的。  宋代城市商业繁荣,王室垄断制玉不可能了,民间制玉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市场上有专门的“七宝社”进行玉器的交易。但是

6、,宋代玉器闲杂还是出土比较少,但出土的都显得精美巧绝。宋代玉器变得更加世俗化和生活化,迎合了百姓的心里和生活需求。  到了明代,仍然保持以前重视玉的传统,社会上人们重视玉器的风气很流行。当时以制作玉器为职业的人很多,所以文玩玉器的数量颇为可观。  清代玉器,无论在选词方面还是制作加工水平以及种类和数量方面,都进入了鼎盛时期。清初,乾隆时期,玉器制作业重新兴盛起来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玉器制作达到了最辉煌的时期。全国的玉器制作更臻完美和成熟,玉器作坊遍布全国各地,苏州、扬州和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是闻名中外的三个制玉中心。  三、结论  中国的玉文化从上古时期走到清朝,走

7、过了漫长的历史长河。玉器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比如,礼器玉、葬玉、佩玉、文房用具、陈设摆件等,种类丰富,各自有着各种不同的用处。玉通人性,古人藏礼与玉,以玉比德,玉器已成为一种思想文化的载体,一直延续至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