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劳死”的法律思考

关于“过劳死”的法律思考

ID:24100905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关于“过劳死”的法律思考_第1页
关于“过劳死”的法律思考_第2页
关于“过劳死”的法律思考_第3页
资源描述:

《关于“过劳死”的法律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过劳死”的法律思考-->关于“过劳死”的法律思考摘要:目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震荡和变迁。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也在加快,生存压力渗透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过劳死的现象在中国频繁发生,但是我国并没有“过劳死”的概念,立法对劳动者过劳死的保护还是处于一片空白阶段。立法将对“过劳死”如何规制,引发了学者的浓厚兴趣,是纳入职业病,抑或纳入工伤范畴,本文将结合国外的相关立法及研究成果,对此加以深究,寻求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立法保护模式。关键

2、词:过劳死;职业病;工伤;法律界定Thelegalponderonover-enonofover-enon.Speciallysafeguardsetobeurgent.ScholarsinChinaunifytherealityinabundance,givingmanymentsandthesuggestion.Thepaperode.Keyenonofover-enon.Speciallysafeguardsetobeurgent.ScholarsinChinaunifytherealityinabundance

3、,givingmanymentsandthesuggestion.Thepaperode.Keywords:Over-workingdeath;Workrelatedinjuries;Vocationindustrialdisease;Legaldefinition劳动是创造社会财富和幸福生活的基本手段。因此,千百年来,吃苦耐劳、无私奉献一直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世人所传颂和景仰。但是,当我们沉醉于对劳动的尊重和赞扬之时,当我们面对社会生存的压力时,却往往忽视了辛勤劳作的根本目的。特别是近些年来,由于经济体制的转换和

4、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劳动者承担超负荷、超强度劳动的现象非常普遍。这种做法对于劳动者身心健康的损害非常严重,劳动者因过度劳累而在工作岗位上意外死亡的事件屡有发生,“过劳死”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现象。过劳问题是现代发达国家的通病,许多国家都对“过劳死”问题作出了规定。最典型的国家是日本,将“过劳死”纳入工伤的范畴。当今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年富力强的员工都肩负着沉重的负担,各行各业的人的倍受职业疾病的困扰,有七成的知识分子在“过劳死”的边缘。但目前中国的法律对“过劳死”并没有一个明确的

5、界定,职工的利益无法合理保护,卫生,劳动人事等部门从未正式承认过“过劳死”。不仅如此,中国社会对“过劳死”的研究尚处于一片空白阶段。对“过劳死”的自我感觉标准或工作认证标准,甚至都没有一个政策上的概念。可以说“过劳死”在中国的科研、法律及政策监管上都是一个全新的名词。有些单位在职工发生“过劳死”的时候,以工伤进行赔偿。其依据是2004年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里的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可视同工伤。但本质上立法将更多的过劳现象排除在外了,仅仅是承认在工作时间或是48小时

6、之内。并不能给“过劳死”的员工提供完整的法律救济。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保护普通劳动者最基本休息权、健康权乃至生命权,笔者对“过劳死”问题作了做了简单的分析,以期给予立法者以建议。一、“过劳死”概念的法律界定(一)日本学者的定义1981年日本公共卫生学者上田铁之丞和田九俊一郎共同编著了一本书,书名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