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脑保护剂依达拉奉的临床应用综述

新型脑保护剂依达拉奉的临床应用综述

ID:24107488

大小:58.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新型脑保护剂依达拉奉的临床应用综述_第1页
新型脑保护剂依达拉奉的临床应用综述_第2页
新型脑保护剂依达拉奉的临床应用综述_第3页
资源描述:

《新型脑保护剂依达拉奉的临床应用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型脑保护剂依达拉奉的临床应用综述易超亮李晨婧(江丙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脑外科江丙宜春336000)【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2-0022-01【摘要】众所周知,应激反应产生的氧自由基可以对伍括DNA和蛋白质、脂质等细胞组成成分的损害,导致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纤维和血管内皮的损伤。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只有保护神经和血管内皮细胞,减轻脑水肿,抑制祌经细胞凋亡等多种作用,木文就其临床应用做一简要的综述。【关键词】依达拉奉药理机制临床应用联合用药药物不良反应依达拉奉由

2、日木三菱制药公司研究开发,2001年6月在日木首次上市,与维生素C、E,尼莫地平等一般的抗氧化剂比有显著的效果,是首个被认可的自由基清除剂,目前的临床研宄显示了其对自由基毒性损伤具有强大的抑制作用,能够减轻自由导致的级联损伤,異有脑保护作用,在临床应用中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依达拉奉的药理机制依达拉奉作的主要成分为3-甲基-1-苯基-2-毗唑啉-5-酮,含亲脂性基团,为脂溶性药物,具有良好的膜通透性,静脉给药血脑屛障通透率为60%,易到达脑组织,只有保护神经细胞,减轻脑水肿,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改善脑机能,是

3、一种有效的脑神经保护剂。依达拉奉临床主要应用于中枢祌经系统的治疗,特别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目前认为依达拉奉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保护神经组织:清除羟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抑制白三烯的合成,保护内皮细胞,抗脑水肿作用;通过抗细胞凋亡的作用来保护缺血缺氧的祌经细胞;抑制血管痉挛的作用。2依达拉奉在神经系统中的应用2.1缺血性损伤主要针对血管和神经的保护一直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特定的治疗。自由基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是大脑缺血性损伤通过氧化细胞膜中不饱和脂肪酸加剧细胞膜的损伤,导致神经元死亡和脑水肿。脑水肿是急性脑梗塞后的第一个星期的主要死

4、亡原因。依达拉奉是一种具有捕获羟自由基活性的自由基清除剂,也是0前惟一证实临床冇效的神经保护剂。许多对脑缺血动物模型的体内研宄表明,该药物可减轻脑缺血引起的脑水肿及组织损伤。在日本和中国进行的临床试验结果均表明,依达拉奉能够改善脑梗死急性期的神经症状、tl常生活动作障碍和功能恢复,发病后24h以内给药疗效显著。2.2脑出血损伤清除自由基是脑出血治疗的关键。脑出血临床上传统常规治疗主要是脱水、降颅压、防治并发症,缺乏明显改善预后的有效措施。国内各种文献表明,依达拉奉治疗对减少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脑血肿体积及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有效率水平均优

5、于常规治疗,可以用于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2.3颅脑损伤近年来,自由基损伤学说在颅脑损伤中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己相继证明脑颅损伤后脑自由基反应增强,由此导致脑颅损害进一步加重。大量的动物实验证明,抗氧化剂的应用可以减轻脑损伤后脑组织的破坏程度。依达拉奉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脑内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脑水肿,从而减少缺血半暗带的范围,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能够奋效减轻重型颅脑创伤后继发的脑水肿,并能促进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死亡风险,近期疗效肯定。3联合应用依达拉奉急性脑梗塞临床通常在溶栓治疗吋间窗里会使用

6、抗凝、溶栓剂,然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缺血/再灌注损伤被认为是加重脑水肿和细胞凋亡的主要因素,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缺血再灌注后,将伴随大量氧自由基产生,从而导致脂质、蛋白质和核酸过氧化和细胞膜的损伤,造成缺血半暗带区域神经细胞迟发性死亡。由于依达拉奉是强效的氧自由基清除剂,能冇效地清除活性氧分子及细胞毒性的羟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阻止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梗死灶周围缺血半暗带的扩大,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抑制迟发性神经细胞的死亡[1】,大量临床病例证实,抗凝、溶栓药和依达拉奉联用吋,由于各自不同的神经保护机制,增加了对

7、缺血性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防治脑梗死恶化,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例如,奋报道依达拉奉和巴曲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具奋良好的疗效,依达拉奉与溶栓剂巴曲酶联用,由于作用机制完全不Ml,可能在治疗中冇疗效相加作用。另外,临床上亦有不少与中药制剂联合应用的病例报道,苏有效率也有明显的提高。4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依达拉奉在日本上市后,接受过多次安全性警告,在应用的早期阶段,曾因引发肝炎和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包括死亡12例)接受安全警告,后来又因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增加新的安全警告,包括粒细胞减少症、急性肺部疾病、横纹肌溶解以及肝炎[2】。迄今为止,国内文

8、献报道的接受依达拉奉治疗的病人,药物不良反疲(ADR)发生率相对较低,无严重ADR病例,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转氨酶升高、皮疹和肾功能损害,药物的总体安全性较高。在依达拉奉早期应用期间,高龄、急性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以及合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