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查方法学评价

尿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查方法学评价

ID:24108421

大小:4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尿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查方法学评价_第1页
尿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查方法学评价_第2页
尿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查方法学评价_第3页
资源描述:

《尿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查方法学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尿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查方法学评价:R446.12:B:1005-0515(2011)11-416-02    1尿干化学分析仪  1.1主要优点标本用量少(10-20ml);检测速度快,检测项目多,最快10余秒可完成1条多联试带11个项目的检测;检测准确性、重复性好,适用于大批量普查。  1.2主要不足不能替代病理性尿标本的显微镜检查,不能检测出管型、结晶、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有形成分;尿蛋白试带以检测清蛋白为主,对球蛋白不敏感,故不适用于肾病患者;易受多种药物或其它外源性物质或人为因素等干扰,

2、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多联试带成本较昂贵、保存和使用要求高。  2显微镜检查法  2.1主要优点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尿有形成分方法简便、价廉、结果最可靠,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参考方法。  2.2主要不足:检测速度慢,操作复杂、费时。  3讨论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与传统显微镜检查是两种原理不同的检验技术,在临床上可能出现化学法分析结果与镜检结果不相符的情形。如:  3.1白细胞:1)分析仪法(+),镜检法(-):可能的解释为尿液在膀胱贮存时间过长或其它原因致使白细胞破坏,中性粒细胞酯酶释放到尿中所致。2)分析仪法(-),

3、镜检法(+):这种情形多发生在肾移植患者发生排异反应时,尿中以淋巴细胞为主,另外尿中以单核细胞为主时也会出现此结果。(干化学法检测的是尿中完整的及溶解的中性粒细胞。)  3.2红细胞:分析仪法(+),镜检法(-),这种情形可由于尿液中红细胞常被破坏而释放出血红蛋白,或某些患者尿液中含有对热不稳定酶、肌红蛋白或菌尿,引起红细胞干化学法测定结果的假阳性;分析仪法(-),镜检法(+):这种情形很少,但可发生在尿液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100mg/L)或试带失效时。  综上所述,干化学尿液分析仪的检测结果不能完全取代

4、显微镜,尿沉渣镜检以其独特的临床价值仍是尿液分析中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