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施工中断桩问题的预防及处理

桩基础施工中断桩问题的预防及处理

ID:24133317

大小:55.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桩基础施工中断桩问题的预防及处理_第1页
桩基础施工中断桩问题的预防及处理_第2页
桩基础施工中断桩问题的预防及处理_第3页
桩基础施工中断桩问题的预防及处理_第4页
资源描述:

《桩基础施工中断桩问题的预防及处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桩基础施工中断桩问题的预防及处理桩基工程属隐蔽工程,其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虽然桩基的设计和施工技术都有一套较完整的规范,但质量的影响因素多,桩基工程质量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桩基础断桩事故是对施工质量构成威胁的一个主要问题。今天将为大家讲一下断桩的预防和处理。预防措施1、材料方面集料的最大粒径应不大于导管内径的1/6〜1/8以及钢筋最小净距的1/4,同时不大于40mmo拌和前,应检查水泥是否结块;如果在冬季施工,拌和前还应将细集料过筛,以免因细集料冻结成块造成堵管。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在18〜22cm范围内,混凝土拌和物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在运输和灌注过程中,混凝土不应有离析、泌水现

2、象。2、混凝土灌注制作钢筋笼时,为使焊口平顺,最好采用对焊的方法。若采用搭接焊法,要保证接头不在钢筋笼内形成错台以防钢筋笼卡住导管。根据桩径和石料的最大粒径确定导管的直径,尽量采用大直径导管。使用前要对每节导管编号,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以防导管渗漏。导管安装完毕后还应该建立复核和检验制度,尤其要记好每节导管的长度。若使用传统的运输车从拌和站运送混凝土,为保证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导管的埋置深度,可在施工现场设置两条运输便道,前两辆运输车同时从两条便道运送混凝土,连续灌注。混凝土运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等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第二次拌和,二次拌和后仍不符合要求时,不能使用。

3、下导管时,其底口距孔底的距离应不大于40〜50cm。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关键设备要有备用,材料要准备充足,以保证混凝土能够连续灌注。首批混凝土拌和物下落后,应连续灌注混凝土。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一般控制导管的埋置深度在2〜6m范围内为宜,要适时提拔导管,不要使其埋置过深。处理断桩的方法断桩后如果能够提出钢筋笼,可迅速将其提出孔外,然后用冲击钻重新钻孔,清孔后下钢筋笼,再重新灌注混凝土。如果因严重堵管造成断桩,且己灌混凝土还未初凝时,在提出并清理导管后可使用测锤测量出已灌混凝土顶面位置,并准确计算漏斗和导管容积,将导管下沉到己灌混凝土顶面以上

4、大约1Ocm处,加球胆。继续灌注时观察漏斗内混凝土顶面的位置,当漏斗内混凝土下落填满导管的瞬间将导管压入己灌混凝土顶面以下,即完成湿接桩。若断桩位置处于距地表10m以下处,且混凝土已终凝,可使用直径略小于钢筋笼内径的冲击钻在原桩位进行冲击钻孔至钢筋笼底口以下lm处,然后往孔内投放适量炸药,待钢筋笼松动后整体吊出或一根根吊出。然后再进行二次扩孔至设计直径,清孔后重新灌注混凝土。若断桩位置处于距地表5m以内,且地质条件良好时,可开挖至断桩位置,将泥浆或掺杂泥浆的混凝土清除,露出良好的混凝土并凿毛,将钢筋上的泥浆清除干净后,支模浇筑混凝土。拆模后及时回填并夯实。若断桩位置处于地表5m以下、1

5、0m以内时,或虽距地表5m以内但地质条件不良时,可将比桩径略大的混凝土管或钢管一节节接起来,直到沉到断桩位置以下处,清除泥浆及掺杂泥浆的混凝土,露出良好的混凝土面并对其凿毛,清除钢筋上泥浆,然后以混凝土管或钢管为模板浇筑混凝土。若因坍孔、导管无法拔出等造成断桩而无法处理时,可由设计单位结合质量事故报告提出补桩方案,在原桩两侧进行补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