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的比较

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的比较

ID:24133751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的比较_第1页
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的比较_第2页
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的比较_第3页
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的比较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的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的比较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不同。在各具特色的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的比较研究中,重视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建设,了解西方传统节日蕴含的文化信息,从而更好的进行中西方的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比较;传承  :K891:A:1005-5312(2011)14-0210-01  一、引言  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是中西方各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借以表达文化情怀的载体。中西方的传统节日文化,是在其各自相对独立的文化系统中发展成长起来的两种文化形态,它们形成了

2、各自独具一格的鲜明特色和自成体系的丰富内容,以及多姿多彩的表现形式。但由于文化内涵上的不同,中西方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传统节日文化。本文主要通过研究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不同,来探讨当前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建设,从而指导我们在挖掘和弘扬我国传统节日,尽可能的了解西方节日蕴含的文化信息的同时,更好的进行中西方的文化交流。  二、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上的不同  (一)节日文化背景不同  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是农耕文化背景下的文化,人们的生存形态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式与内容,例如:立春、正月、寒食、清明、端午、三伏、立秋、七夕、中秋

3、、重九、冬至、腊日、岁除等。节日活动的目的都与农事生产直接相关。而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例如一月的主显节,二月情人节、狂欢节,四月复活节,五月耶稣升天节、生灵降临节,八月圣母升天节,九月圣母圣诞节,十一月有万圣节、万灵节、感恩节,十二月圣诞节等。随着基督教跨文明的普世化和欧洲移民向世界各大洲的播散,这些节日大多成为了世界性的节日。基督教文化将整个西方世界连结为一个文化主体。  (二)传统节日内容不同  中国是以饮食为主题的节日文化。我国任何一个传统节日,无论是春节、清明、端午,还是

4、立春、夏至、重阳和腊八节,饮食风俗是节日文化的重要内容。西方是以玩乐为主题的传统节日文化。西方节日尽管也有一系列的节日食品,如圣诞烤鹅、复活节彩蛋、感恩节的火鸡、南瓜饼等,但更多表现出西方人的精神追求---以玩乐为主题。  (三)价值取向方面不同  从本质上看,中西传统节日文化体现了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体现了儒家的集体主义,西方传统节日文化体现了个人主义。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对民间节日风俗产生了长期的、重大的影响。中国节日强调的是阖家团圆、圆融完满。“团圆”、“亲情”、“全家平安”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主题

5、词。西方人侧重于对“人性”、“自然”的推崇,热衷于挖掘个体的价值,追求自由主义,个人主义。西方的“人文主义”重视个体的价值,强调个人的权利与自由,实质上是一种个性主义。  三、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建设,必须坚持继承、吸收、创新  中国传统节日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继承的。如今,随着全球化的来临,大大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西方的一些节日和习俗,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等己传入中国。与之相反的是,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由于

6、洋节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如今,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传统节日已经蜕变为“吃”的节日,国人记忆中的风俗似乎除了吃饭,鲜有其它。春节吃饺子,十五吃元宵,中秋吃月饼,端午吃粽子---似乎只要吃过这些食品,节日就算庆祝过了。但如果春节不守夜,十五不观灯,重阳不登高,中秋不赏月,传统节日和其他日子有什么区别?与之相对应的传统民俗文化又靠什么去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特定时期形成的,必定有其时代局限性,任何夸大其辞,都是错误的。中华文明是要复兴,但绝不是去复兴古时候的儒家文化,而是建立在科学、民主、崇高的尊严和价值的新

7、中华文化中。  要过好传统节日,就要做到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也就是说,在保持传统文化基因的同时,要重视与时俱进。这就要求我们创新,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关键环节。没有创新,旧事物不会灭亡,新事物不会发展,世界永远原地踏步,不能前进。  四、结语  中西文化的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节日文化只是其中一斑。这种中西文化差异的互补增添了世界文化交流的动力,为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增加了靓丽的色彩。我们应在不断弘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借鉴并利用西方文化中的精华,从而更好的发扬传承灿烂的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为当代的先进文

8、化建设提供力所能及的有益借鉴和指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