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基础:一般护理——生活起居护理

中医护理学基础:一般护理——生活起居护理

ID:24138851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中医护理学基础:一般护理——生活起居护理_第1页
中医护理学基础:一般护理——生活起居护理_第2页
中医护理学基础:一般护理——生活起居护理_第3页
中医护理学基础:一般护理——生活起居护理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学基础:一般护理——生活起居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护理学基础:一般护理——生活起居护理  生活起居护理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病患罹身,生活起居方面不能自理,按照医院的等级护理制度和护理计划,分别给予病人合理的护理和照料。其目的是:  保养病人机体的元气。  提高自身驱邪与修复机制。  使体内阴阳达到平衡,祛病康复。  生活起居护理的内容主要有:顺应四时调阴阳,避时邪养形神  顺应四时调阴阳,避时邪养形神指顺从四时阴阳寒暑的变化以及四季生长化收藏的规律,来调养病人的形神,才能防止疾病的发生,保持身体健康。  这些认识,体现了中医学“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思想。人生

2、活于天地之间,适当的自然变化,正常的气候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人应顺应自然界变化的正常规律,如果自然界出现反常的变化,人们若不能及时回避或去抵抗它,就将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护理原则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属阳,自然界万物处于生长阶段,若逆之,则有碍于少阳之生,太阳之长,所以人体必调养人身之阳,以顺应自然界万物的生长之势。而秋冬属阴,自然界万物处于收藏阶段,若逆之,则有碍于少阴之收,太阴之藏,所以人体必调养人身之阴,以顺应自然界万物的收藏之势。病室温度、湿度要适宜  病室的温度一般以18℃~

3、20℃为宜,在适宜的室温中,病人可以感到轻松、舒适、安宁,并降低身体消耗。室温过高,会使病人感到燥热难受,又易感暑邪;室温过低,会使病人感到寒冷,又易感寒邪。不同的病人对温度的感觉是不同的。具体措施:  已感受风寒或年老、体弱、阳虚的病人,常怕冷怕风,可安排向阳房间,室温宜高些。  感受暑热者、青壮年及阴虚或实热证病人,常怕热喜凉,可安排向阴房间,室温宜低些。  病室内的相对湿度以50%~60%为宜,室内湿度适中,病人感到舒适。湿度过高,使汗液蒸发受阻,病人感到胸中满闷,困倦、乏力,特别是对于风寒湿痹、脾虚湿

4、盛的病人,易加重病情;湿度过低,病人感到口干唇燥、咽喉干痛,特别是对于阴虚肺热的病人,会因此而出现呛咳不止。具体措施:  对于因燥邪而致病的病人,室内湿度宜偏高,可在地面洒水或应用加湿器等。  对于因湿邪而致病的病人,室内湿度宜偏低,可经常开窗通风,降低湿度。  阳虚证多寒而湿,宜偏燥;阴虚证多热而燥,宜偏湿。病室整洁,阳光充足  保持病室的清洁卫生对于身心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在殷商甲骨文中就有大扫除的记载;在敦煌壁画上还有一幅“殷人洒扫火燎防疫图”;《礼记》、《治家格言》、《周书秘奥造册经》中均强调了要保持居

5、室清洁卫生的习惯,同时指出屋宇干净就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具体措施:  病室的陈设要简单、实用、易清洁、易搬动。  病室内定期消毒,保持地面、床、椅等用品的清洁。  便器应放在指定位置,定期消毒,厕所、便池、水池要每日刷洗,以免污浊气味溢进病室。  天然的光照给病人在视觉上带来舒适、欢快和明朗的感觉,对康复有利。光线的调节对于疾病的康复是有一定的影响。如《遵生八笺》所述。具体措施:  中午病人休息时,应拉上窗帘,使光线偏暗,以保证午睡。  对于感受风寒、风湿、阳虚及里寒证的病人,室内光线宜充足。  对于感受暑热

6、之邪侵犯的热证病人、阴虚及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的病人,室内光线应稍暗。  有眼病的患者室内用深色窗帘,避免对眼睛的刺激。  长期卧床的病人,床位尽量安排到靠近窗户的位置,以得到更多的阳光,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