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镜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早期临床疗效分析

椎间孔镜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早期临床疗效分析

ID:24166927

大小:60.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椎间孔镜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早期临床疗效分析_第1页
椎间孔镜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早期临床疗效分析_第2页
椎间孔镜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早期临床疗效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椎间孔镜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早期临床疗效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椎间孔镜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早期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椎间孔镜Beis氏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采用Beis氏技术椎间孔镜下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88.7min,平均出血量15.2ml,VAS评分及ODI腰椎功能指数评估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采用椎间孔镜Beis氏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操作安全,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近期满意,值得推广。【关键词】单节段腰椎管狭窄;椎间孔镜;Beis氏技术D0I:10.

2、14163/j.cnki.11-5547/r.2016.04.047完全内镜下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与传统开放腰椎管减压手术相比,具有副损伤小、手术视野清晰、出血少、减压充分、术后椎管内粘连轻及对腰椎稳定性破坏小等优点[1]。作者采用Beis氏技术治疗2013年2月〜2015年8月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治疗45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45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年龄45〜85岁,平均年龄55.7岁,男29例,女16例。合并椎间盘突出合并钙化或椎体后缘骨刺27例,术前有受累神经根皮节感受减退32例,术前有受累神经根肌节肌力

3、减退21例,术前有腱反射减弱或消失23例。单节段腰椎狭窄包括L2〜34例,L3〜47例,L4〜523例,L5〜S111例。所有患者都有间歇性跛行。1.2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单侧下肢神经性间歇性跛行,神经根性疼痛;②腿痛重于腰痛;③腰腿抽痛,影响睡眠,一侧肢体疼痛重于另一侧肢体疼痛;④系统保守治疗3〜6个月效果不佳;⑤影像学资料(CT或MRI)提示腰椎管狭窄,与临床症状体征一致。⑥无其他手术禁忌证。排除标准:①影像学提示单纯性软性腰椎盘突出,受累腰椎节段性不稳定,腰椎退行性滑脱侧凸;②合并感染、肿瘤骨折等病理状态;③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1.3手术方法采用低浓度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侧卧位

4、,Beis氏技术穿刺,X线侧位穿刺针到迗靶间隙的椎体后上缘,正位达到棘突连线,用maxmore骨钻打孔置入工作管道、放入内镜。镜下目标是神经根,硬膜囊腹侧减压,同时对椎间盘内松动,游离髓核组织进行摘除[2]。内镜下探查出口根、行走根及硬膜囊减压完全,以射频刀头彻底止血并向椎管内注入玻璃酸钠注射液25mg、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退出工作套管,切口缝合1针。1.4术后处理术后抗菌药物预防感染48h,应用消炎止痛、脱水消肿、营养神经等药物对症治疗。术后6h指导其进行直腿抬高锻炼,以防神经根粘连,并佩戴腰围下床行走。在术后3〜6周内避免身体扭转,提重物,伸展身体,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以利于

5、纤维环顺利愈合。1.5观察指标本组患者均通过电话或患者本人来院复查方式进行随访。分别记录术前、出院时和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及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dabilityindex,ODI),观察术后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x-士s)表示,采用t检验。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