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rtk技术在国土测绘中的应用分析

gps-rtk技术在国土测绘中的应用分析

ID:24179021

大小:7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gps-rtk技术在国土测绘中的应用分析_第1页
gps-rtk技术在国土测绘中的应用分析_第2页
gps-rtk技术在国土测绘中的应用分析_第3页
gps-rtk技术在国土测绘中的应用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gps-rtk技术在国土测绘中的应用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GPS-RTK技术在国土测绘中的应用分析何健雄新兴县国土资源局测绘队527400摘要:木文阐述了GPS-RTK技术原理与常用测量方法,分析了影响RTK测量精度的因素,并结合国土测绘案例探讨了RTK技术的应用。关键词:GPS-RTK;国土测绘;应用岡土测绘在岡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由于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若处理不好资源消耗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就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国土测绘是为资源利用特别是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服务的基础性工作,通过为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及社会各界提供及时、准确的地理信息,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创造条件。进行国土测绘时,常规测绘方法工作强度大、作业效率低,很难充分满足测绘工作的需要,而GPS-RTK技术具有全天候观测、布点灵活、测量精度高、计算速度快等优势,易于满足国土测绘的需要。但是应用GPS-RTK技术不仅要知其优点,也要了解其不足,这样才能掌握测量精度,使GPS-RTK技术得到更好的应用,为此木文作了分析和探讨。1GPS-RTK技术的基木原理与测量方法1.1RTK原理RTK是基于GPS位置差分、伪距差分和载波相位差分的动态定位测量技术[1]。不经过差分校正的GPS技术只能达到亚米级精度,无法满足精确测量要求。RTK利用基准站

3、发送上述3种差分方式的改正数,再由移动站接收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这样就能获得更精确的定位结果。但3种差分方式所获得的精度是不一样的,位置差分和伪距差分定位误差与流动站到基准站之间的距离密切关系,随着距离增加定位精度下降很快,所以一般采用载波相位差分方法。通常,RTK测量由1个基准站和1个或多个流动站组成。基准站采集GPS卫星载波相位观测值和站点坐标数据,流动站既釆集GPS卫星载波相位值,也同时接受基准站的信息,经过OTF技术求解整周模糊度并作实吋差分、平差处理,最后得到本站坐标数据。为了完成整周模糊度的求解,要求至少能够接收到5颗卫星,并

4、且这些卫星的几何分布PDOP值氺6。为了消除或削弱钟差、星历误差、电离层与对流层的延迟误差等各类误差,RTK需采用双差观测值,这样可以达到厘米级精度。1.2GPS-RTK测量方法目前,GPS-RTK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无投影/无转化法”,即基准站、流动站分别接收WGS-84坐标及相应地方坐标,然后用己知点坐标进行转换,基准站不需要一定设在已知点上,通过坐标转换也能得到站点坐标;二是“键入参数法”,不像前一种方法需要测量若干已知点坐标,但基准站必须设在己知点上,再利用静态观测获得相应坐标并键入手簿中转换或输入静态观测平差取得转换参数。对测量

5、结果可以采用己知点校核比较、重测比较、电台变频实吋检测等方法控制测量质量,已知点数量充足时采用已知点控制是最理想的,若己知点数量不足可利用重测比较法进行控制,若有2个以上的基准站也可采用电台变频法进行控制。2影响GPS-RTK测量精度的因素2.1外界影响因素外界影响因素包括卫星几何分布、多路径效应、流动站到基准站的距离。卫星几何分布包括卫星几何形状和高度角,一般可用GDOP衡量,它由HDOP(二维定位模糊度)、VDOP(高度定位模糊度)、PDOP(三维定位模糊度)和TDOP(吋间模糊度)来描述。GDOP较小吋有利,也就是1个卫星在天顶,其余

6、卫星相距120°左右,此时卫星几何形状最优。高度角较大时测量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也较好[2】。多路径效应是指测站周围多路径反射面信号传播对GPS卫星信号造成的延迟影响,如测站之间的人面积水面、山谷、盆地、高层建筑物以致无线电台都会成为RTK测量的误差源,尤其对快速静态和动态GPS-RTK定位影响大,并奋可能成为主要误差源,实验证明茂密的树林内、太靠近高压线、在高楼下面测量精度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3】。流动站到基准站的距离影响前面己冇所涉及,当两站距离较大吋,GPS误差的空间相关性减弱,不能通过差分处理来消除误差,经实验验证两站距离控

7、制在10km内才能奋效限制误差影响。2.2内部影响因素内部影响因素包括浮点解和坐标转换影响。浮点解是指模糊度参数取实数吋求解出的基线向量解。当受到GPS信号不佳、卫星状况不好、视场受障碍物影响时,解算整周模糊度遇到困难,此吋就可能形成浮点解,实验结果也表明浮点解会造成较大的平面误差和高程误差,这样测量的精度己超出了一般工程测量要求,所以测量人员应对整周模糊度解算过程有所了解,避免浮点解的出现。在遇到观测条件较差的地段,通过增加观测吋间可以提高测量精度。求解坐标转换参数是RTK测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求解坐标转换参数吋公共点的选择直接影响

8、测量精度,为此应采用高等级控制点作为公共点,也就是在测区范围内不少于2个控制点,并能均匀覆盖整个测区,相邻控制点的距离不宜过大,保持3〜5km较佳,这样可以获得较高的拟合精度。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