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原则的法律基础及其完善措施

公众参与原则的法律基础及其完善措施

ID:24186855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公众参与原则的法律基础及其完善措施_第1页
公众参与原则的法律基础及其完善措施_第2页
公众参与原则的法律基础及其完善措施_第3页
公众参与原则的法律基础及其完善措施_第4页
资源描述:

《公众参与原则的法律基础及其完善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公众参与原则的法律基础及其完善措施-->公众参与原则的法律基础及其完善措施摘要:公众参与是我国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该文阐述了公众参与原则的内涵、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基础及存在问题,代写硕士论文并就完善环境法中公众参与机制提出建议。关键词:环境法;公众参与1.公众参与原则的内涵环境保护离不开公众参与。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人类有权在一种能够过尊严和福利的生活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阐明了环境权是人类应当享有的基本人权。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正是基于环境权派生出来的一项权利,它包含三个子权利:环境知情权、决策参与权、救济请求权。1.1环境知情权,即公众有

2、权获得当局所持有的诸如环境规划、环境调查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之类的资料,特别是关于在他们社区内的危险物质和活动的资料。1.2决策参与权,即公众要有适当的渠道和机会向当局充分表达他们对环境的意见,并确保其合理的意见能够为决策机关所采纳。1.3救济请求权,即公众的环境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有效的行政或司法途径,请求当局或侵权方履行一定作为或不作为义务。国家应该通过立法形式来保护公众的上述权利。2.公众参与原则的法律基础公众参与的法律原则主要体现在:2.1公众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如《环境保护法》第6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2.2公众对环境违法行为和环境监督管理人员的失职行

3、为有检举权、控告权和监督权。如《海洋环境保护法》第4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有权对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单位和个人,以及海洋环境监督管理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进行监督和检举”。2.3公众有环境知情权。如《环境保护法》第11条规定:“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2.4公众的环境权益受到直接侵害,有权要求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如《水污染防治法》第5条规定:“因水污染危害直接受到损失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致害者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2.5公众对建设项目编制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有提出意见权。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15条规定:“建设单位编制

4、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征求建设项目所在地有关单位和居民的意见”。2.6政府有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职责。如《环境保护法》第8条规定:“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3.完善公众参与原则的几点建议3.1在立法框架内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和司法审查制度。公众环境知情权是公众知情权的一部分。政府信息公开化是民主社会的重要特征,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一种国家义务。划定必须公开的政府信息范围,允许公众以查询、阅览等方式,享有对环境的知情权。3.2建立公众听证会制度。环境法有关“预防为主”的原则说明,污染控制更注重事前审核。国家重大经济、技术和产业政策,区域和

5、资源开发规划,城市和行业发展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环境的影响则是全局性的。应建立公众听证会制度,凡是重大决策都要举行公众听证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协调各方利益,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水平,使做出的决策更加符合公共利益。同时,公众广泛参与国家管理,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使全社会能尽快、全面地了解决策内容,以便取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使决策能得到更好的执行。3.3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一个公民即使本人没有受到环境危害,他也可以以公众的环境受到侵害为由提起环境诉讼。这样,那些排放污染、危害环境的企业,不仅要受到环保部门的监督,而且还有可能被许许多多关心环境的市民、NGO起诉。这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环

6、保意识,采取清洁生产、环境审计等自律行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