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ID:24196062

大小:4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_第1页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_第2页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_第3页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读这本书的感觉:比较难懂,需要反复看。刚拿到书时,发现这是一部关于教育教学的理论书籍,我的头脑顿时有点儿大了,因为我向来不喜欢看理论书籍。再看看,原来还是一个外国人:帕克帕尔默,我头脑更是大了!因为我不仅不喜欢看理论书籍,更不喜欢看外国人的著作。说实在的,帕克帕尔默这本书理论性的确很强,很难懂,有的地方我不得不跳过去读,但也有的地方让我反复读,细细品味,慢慢咀嚼他的真知灼见,让我感受良多,从中也受益匪,也使我对好的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一、好的教学源自于心灵的呵护和抚慰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那么,教学(育)的过程又何尝不是一个心灵的抚慰和救赎的复杂的过程呢?帕尔默在书中说:教育是引导学生迈向理解和生存于世界的更真实途经的精神之旅,如果不鼓励察内心领域,学校怎样能够实现它们的使命呢?帕尔默这句话可谓掷地有声。他的这一席话,又使我想到另外两位教学家的名言,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和鼓舞。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一棵大树撼动另一大树,是一个心灵碰撞另一个心灵。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读这本书的感觉:比较难懂,需要反复看。刚拿到书时,发现这是一部关于教育教学的理论

3、书籍,我的头脑顿时有点儿大了,因为我向来不喜欢看理论书籍。再看看,原来还是一个外国人:帕克帕尔默,我头脑更是大了!因为我不仅不喜欢看理论书籍,更不喜欢看外国人的著作。说实在的,帕克帕尔默这本书理论性的确很强,很难懂,有的地方我不得不跳过去读,但也有的地方让我反复读,细细品味,慢慢咀嚼他的真知灼见,让我感受良多,从中也受益匪,也使我对好的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一、好的教学源自于心灵的呵护和抚慰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教学(育)的过程又何尝不是一个心灵的抚慰和救赎的复杂的过程呢?帕尔默在书中说:教育是引导学生迈向理解和生存

4、于世界的更真实途经的精神之旅,如果不鼓励察内心领域,学校怎样能够实现它们的使命呢?帕尔默这句话可谓掷地有声。他的这一席话,又使我想到另外两位教学家的名言,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和鼓舞。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一棵大树撼动另一大树,是一个心灵碰撞另一个心灵。二、好的教学源自于教师自身的认同与完整当下,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在生活与工作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对自身的认同与完整很重要。我们不少老师常常容易有意或无意把自己定位为一名教书匠,将教师当成谋生的一个行当,而不是

5、当成事业来做,所以,往往满足于教学的技能。帕尔默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掌握了教学技巧虽能应付,但仅仅靠技巧还是不够的。所以他在书中强调: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自身的认同与自身的完整。作为教师不仅要引领孩子学习知识,还要以我的自身认同,我的自我的个性,还有身为人师的我的意识带给学生,要以自己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魅力去浅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认识不足,不断地完善自己,努力地提升自己的素养,只要这样,作为教师的我们才能认识自我,尊重自我,也只有这样,作为教师的我们才能去尊重处于学习

6、者地位的你。也只有这样,好的教学才能基本上得以彰显。三、好的教学来自于以主体为中心的共同体中教学于共同体中──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这是帕尔默在书中提出的观点,这个观点对我来说真的很新鲜,第一次听说过的,尽管如此,但我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我们知道,传统的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只是被动的学,学生被教师当成盛知识的容器。而教学的方式只要是填鸭式,教学的评价标准以教师定的分数为算,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教育教学事倍功半。因此,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一种反传统的教学方法腾空出世:以学生为中心的全

7、新课堂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学生和学习的过程比教师和教学过程更为重要。然而这种模式往往也被滥用,具体体现在:教师在课堂上不敢讲,教师的主导的作用被很大程度地放弃,教师成为课堂的甩手掌柜;而学生学习很热闹,但没有序列,没有深入,往往浅尝辄止,有的认知还有偏颇,所以帕尔默说:在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环境中,有时产生不经思考的相对主义倾向当学生被放在中心位置时,教师可能会放弃太多的领导权;当什么都以学生为标准,就很难再去正视个人或团体的无知和偏见了。所以课堂效果并不太理想。这样让我们感到似乎课堂改革进入一个怪圈,像玩翘翘板似的:从一个极端走向

8、另一个极端。让人无所适从,让人困惑、疑虑。而帕尔默却在本书中为我们拨开云雾,指点迷津。帕尔默指出;我们的教学经历了学科中心说教师中心说,乃至现今的学生中心说,这几种方式均有启发性和优点,但又未能完全解决问题,要么教师成为权威,要么学生永远不会犯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