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举概述

中国科举概述

ID:24197054

大小:61.1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中国科举概述_第1页
中国科举概述_第2页
中国科举概述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科举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科举概述中国科平制度创始于隋代,规范于唐,完备于宋,鼎盛于叨,终结于清。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隋文帝废除九品屮正制,规定采用考试方法选拔官吏,并于开皇八年设立“志行修谨”(有徳)和“淸平干济”(有才)两科,以选拔人才。隋炀帝继位后,又在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新设考试文辞的“进士科”収士。至此,科举制度:

2、

3、•:式诞牛.,它成为此后1300多年的人j选拔制度,一且延续到1905年淸政府废除科吊。府代是科举制度的奠基期,宋代以后的各代科举都足在唐代科举的基础上发展而來的。唐代科举制度屮规定应试者不受门第限制,也无

4、须官员举荐,任何人都可以报考。这一点是科举制度与以前的各种人才选拔制度蛣大的不同,也使科举吸引了大fi的士子来竞技,也给岀身低下的庶族子弟提供了仕途的平台。唐代考试的科门分常科和制科。每年分科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科称制科。常科有秀才、明经、进士、明字、明算等。其中进士科最为显赫,进士及第是很高的荣誉,当吋人称之为“登龙门”。宋代是科举制度的完备期。宋代的科举制度在大体上沿袭了唐代的基本体制,似也在某些细节上做了调整,使之更加完备。唐代以来,科举基木上是一年一科。宋英宗时,科举考试被定为“礼部三岁一贡举”,每

5、逢辰、未、戌、丑年举行,此后元、明、淸一直沿袭。为了保证公正性,宋代还采取了“锁院”和“糊名”制度。宋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年),为了表示公乎取士,知贡举苏易简入贡院后,便不再与外界沟通,此后成为定制,被称为“锁院”。到宋真宗初年,规定所有的试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所以又称弥封或封弥。此外还冇誊录制度,即考生的试卷要;W行誊录,以防阅卷官作弊。这些举措,表明了宋代科举的公正性。元代是蒙古族统治,科苹儿度兴废,乂搞民族歧视,分榜而难。对后代没有什么影响。明清是科举制度发展的全盛期。明代科举始于太祖朱元璋,他发现元代

6、不重视科举,导致许多才平的人士成为元末反元的领袖人物,因此朱元璋也意识到必须将柯才之士笼络到自己身边,巩固自己的统治。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朱元璋将科举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并制定“科举之式”,成为明清两代统治者恪守的“永制”。明代科举制度正式确立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考试制度。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举行,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由礼部主持,于乡试的第二年在京师会试。考屮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员。殿试是会试后曲皇帝主持的考试,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T若干赐进

7、士出身;三叩若干赐同进士Hi身。明清科举考试的闪容足八股文。清代完全沿袭明代科举,其制度也更加严密。但到了晚咕,由于外族的入侵,科举也进行了改革,如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设经济特科等等。似由于科举体制与内容的僵化以及历史的发展变化,科举制度在光绗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被废止。绵延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寿终正寝。翰林院唐朝开始设立的各种艺能之士供职的机构,初唐玄宗选擅长文闶的朝由入居翰林起草诏制,后逐渐演变为草拟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任职者称为待诏。非进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入闪阁翰林院编修——组织机构学士一

8、人(正五品)侍读学生、侍讲学士各二人(从五品)侍读、侍讲各二人(正六品)五经博士九人(正八品、世袭)典籍二人(从八品);侍书二人(正九晶);待诏六人(从九品);孔FI—人(未入品流)史馆修撰(从六品)、编修(正七品)、检吋(从七品)、庶吉士等定员。一甲三人直接入翰林院状元授修撰(从六品),榜眼、探花授编修(正七品),庶吉士新科进士中再进行选拔,以《尚书•立政》为“庶常吉士”之谓名之,在院学:y三年后再试,合格者贸院,称留馆。余者委为他官。翰林院庶吉士明初冇六科庶吉士,以位置新进之人使之历练职事。活乃专设于翰林院,在新进士

9、中择其文章

10、5法较优者为之,以学士、侍郎等官员教习,以督其课业。清制M。庶吉士介于官与非官之间,等于候补的翰林官。每届会试之年殿试传胪(唱名)后,再于保和殿举行朝考,然后综合蒗试、殿试、朝考三项名次等第,取其年令末甚老而名次较高者,不授他职而改为翰林院庶吉士(若不入选则以六部主事、内阁屮书、知县、教官分用)。名义上令其肄习学问,特简人臣为庶常馆总教习,以侍读、侍讲学丄•分教,三年期满(若遇次年有恩科会试,则不侍三年),再行散馆考试。引见后,如准留职,则分别授以翰林院编修、检W(原系二叩进士则授编修,三T则授检W)。惟一〒

11、三人则先己授修撰、编修,不经庶吉士阶段,侃亦须应散馆考试。凡改庶吉士者,通俗即称为翰林,然散馆之后亦有不留馆而改任主事或知县者,如改主县,则史部必先选用。又庶吉士学习期间,无非以试帖诗、律赋、白?小楷为功课,不切实用。八股文硬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股文是明、清两代用于科举考试的一种特殊文体,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