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轼始总角入乡校”阅读答案

“轼始总角入乡校”阅读答案

ID:24198236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3

“轼始总角入乡校”阅读答案_第1页
“轼始总角入乡校”阅读答案_第2页
“轼始总角入乡校”阅读答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轼始总角入乡校”阅读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轼始总角入乡校”阅读答案“轼始总角入乡校”阅读答案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7分)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①,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

2、韩、富,皆以国士②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③。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又十三年,乃克为之。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④!(节选自苏轼《范文正公集叙》)[注]①韩、范、富、欧阳: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②国士:国中优秀人才。③尧夫:范仲淹有四子,长子纯祐(字

3、天成)、次子纯仁(字尧夫)、三子纯礼(字彝叟)、四子纯粹(字德孺)。④畴昔:往昔;从前。#from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gkstk.,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end#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1)则已私识之矣()(2)恨子不识范文正公()(3)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4)乃克为之()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B.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C.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又十三年,乃克为之D.岂非命也欤/岂非畴昔之愿也哉19.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白话文。(6分)(1)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第一段写“私识四杰”,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2分)21.根据文意,分析“见属为叙”而“不敢辞”的原因。(3分)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17.(1)识:记住。(2)恨:遗憾。(3)属:嘱托。(4)克:能够。(共4分)18.C(2分)19.(1)先生觉得我的言语(很)奇特,(就)把(他们的情况)全都告诉我了

5、。(3分)(2)这一年(我)考取进士,方才被(或受)欧阳公赏识。(3分)20.点明对范公产生敬意的原由,为下文记述未识范公及受托写叙之事作铺垫。(2分)21.要点:(1)自幼敬爱范公,此情由来已久。(2)结识三杰而独不识范公,引为平生之憾。(3)为范公文集作叙,可自托弟子身份实现结交范公的夙愿。(意思相近即可)(3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