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2100140《通信原理i》课程教学大纲

3112100140《通信原理i》课程教学大纲

ID:24207746

大小:81.2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3112100140《通信原理i》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3112100140《通信原理i》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3112100140《通信原理i》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3112100140《通信原理i》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资源描述:

《3112100140《通信原理i》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通信原理I》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3112100140二、课程名称:通信原理T(64学时)PrinciplesofCommunicationsI三、先f彙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信号与系统,随机信号分析四、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五、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习了解物理层通信的最基本原理。以调制解凋为核心,使学生建立点到点通信系统的基本框架,学习了解通信中的基本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本课程着重培养通信中观察分析问题的视角,学会其中的理论分析方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其他通信类课程储备所需的知识,建立良好的理

2、论基础。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1.绪论4学时2.模拟调制10学时•DSB-SC的原理、信号表达式、波形特点、调制解调方法、频谱分析(确定信号、随机信号)、带宽计算、抗噪声性能分析、导频辅助的相干载波提取;•AM的原理、信号表达式、波形特点、调幅指数、调制效率、调制解调方法(相干/非相干)、频谱分析、带宽U•算、抗噪声性能分析(非相干解调只考虑大信噪比情形);•SSB的原理、信号表达式、调制解调方法(相干/非相干)、频谱分析、带宽计算、抗噪声性能分析;•VSB的原理、频谱特征、残留边带滤波器的特点、调制解调方法;•PM、FM的原理、

3、信号表达式、调制指数、相位偏移常数、频率偏移常数、PM和FM的关系。单音频角度调制信号的频谱分析及带宽计算;•FM在大信噪比下的信噪比分析、输出噪声的抛物线特征;•FMD的原理和典型应用实例。3.数字基带传输15学时•信息速率/码元速率、比特间隔/码元间隔、误比特率/误符号率、频带利用率;•数字PAM信号的表达式、常用的数字PAM信号(单双极性的RZ/NRZ、差分码、多电平码);•PAM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分析,功率谱密度的基本特点;•线路码型的目的。AMI、HDB3码、Manchester码的编解码规则、信号特点(时域、频域);•数

4、字基带信号的接收原理、利用低通或匹配滤波器接收时的误码率分析、最佳门限问题;•符号间干扰的概念、奈奎斯特准则、奈奎斯特极限、升余弦滚降;•最佳基带系统;•眼图的测量方法、眼图所体现的信息;•定性了解均衡的目的、时域线性均衡的基本原理;•部分响应系统的0的,第I类部分响应系统;•符号同步的概念,符号同步的基本方法:线谱法,超前-滞后法。1.数字频带传输15学时•OOK、2FSK的原理、信号表达式、调制解凋框图(限带/非限带,相干/非相千,最佳/非最佳)、功率谱分析、带宽计算、相干解调的误码率分析;•BPSK的原理、信号表达式、调制解

5、调框图(限带/非限最佳/非最佳)、功率谱分析、带宽计算、误码率分析;相干载波提取:平方环、Costas环。相位模糊问题;•DPSK的原理和解调方法(相干/非相干);•QPSK的原理、信号表达式、调制解调框图、功率谱、误码率分析:格雷映射。误比特率与误符号率;•OQPSK的目的,方法;•信号空间的概念,归一化正交基函数,M元信号的矢量表示;•最佳接收理论,MAP准则/ML准则;•加性白高斯噪声信道屮M进制确定信号的最佳接收;•MASK、MPSKsMQAM的星座图、信号表达式、调制解调框图、功率谱密度、误符号率分析方法;•MFSK的矢

6、量表示、最佳接收框图、带宽计算。定性了解误码率随M增加而减小的特性;2.模拟信号的数字化8学时•低通及基带信号的抽样定理;•标量量化:均匀量化及最佳量化的原理及性能分析;定性了解矢量量化;•定性了解对数压缩,A律十三折线编码。•TDM原理8学时3.差错控制编码•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码率、码重、汉明距;•线性分组码:生成矩阵、监督矩阵、系统码、伴随式及译码、汉明码:•卷积码:编码器结构、生成多项式、图示法(状态转移图、树图、格图)。习题课及期中考试4学时七、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并有适当的课堂讨论或小组活动。八、教学重点与难

7、点重点:(1)基带传输理论,包括符号间千扰的概念、奈奎斯特准则等(2)信号空间理论及S佳接收理论及数字通信的性能分析(3)模拟信号的数字化方法(4)线性分组码及卷积码难点:运用数学的方法对通信中的基本问题进行抽象分析,例如包括:信号空间及最桂接收理论,高阶调制,符号间干扰相关知识点,最佳量化,卷积码的格图等。九、课程资源教材:《通信原理》第3版,周炯槃等,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参考书及阅读材料:[11《通信原理》第6版,樊吕信等,电子工业岀版社,2009年5月[21《现代通信原理》,曹志刚,清华大学山版社,1992年[

8、3J《DigitalandAnalogCommunicationSystems》策5版,LW.Couch,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版,1999[4]《DigitalModulationandCoding》SG.Wilson,电子工业出版社影印版,199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