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a联合oct诊断原田病的体会

ffa联合oct诊断原田病的体会

ID:24209850

大小:64.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3

ffa联合oct诊断原田病的体会_第1页
ffa联合oct诊断原田病的体会_第2页
ffa联合oct诊断原田病的体会_第3页
资源描述:

《ffa联合oct诊断原田病的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FFA联合OCT诊断原田病的体会余铮(福建省宁德市医院眼科福建宁德352100)【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379-01【摘要】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原W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6例32眼原田病患者行FFA及OCT检查,全部病例均应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一周后复查OCT。结果16例32眼原田病患者FFA检查表现为双眼早期视网膜色素上皮多发性渗漏,晚期多湖状荧光素积存的特征性外观,OCT显示多发的连续的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部分液性暗区内可见稀疏的蓝色反光点,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2、一周后,OCT复查浆液性渗出迅速吸收。结论在原FH病早期以双眼后极部多发的浆液性视网膜脱离为主,联合FFA与OCT可以对其早期作出正确诊断,同时为疾病的病情追踪、疗效评价以及视力预测提供了客观定量的评价标准。【关键词】原㈩病FFAOCT糖皮质激素原田病是国人常见的葡萄膜炎,但是由于其表现多样性,有头痛、耳鸣、脱发、白癜风、头皮异感症,而经常被误诊为其他系统疾病,就是在眼科如果没有仔细检查也很容易误诊为其他眼底病,如早期未能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将导致网脱、继发性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等而造成失明〔1),现将我们利用OCT与FFA对原田病的形态学特征观察分析

3、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2009年10月〜2012年4月收治的原田病早期患者16例32眼,其中男5例,女11例,年龄20〜50岁,平均33岁,均为双眼发病,临床症状为双眼突然视物模糊,发病早期有头痛者5例,耳鸣10例,头皮异感者13例,这些病人以往均无外伤或手术史。1.2研究方法眼底彩色照相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按常规方法行FFA检查,采用国产20%荧光素钠肘前静脉推入,早期连续拍摄,静脉后期间断拍摄,晚期为15分钟,采用重庆康华科技公司APS—B型造影及配套系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采用TOPCON的OCT—1000成像仪进行检查,

4、扫描方式为512×128的面扫,可清楚显示黄斑及后极部结构和厚度的宽窄改变,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的形态、大小和高度,还可立体显示病变的连续情况。2结果16例32眼FFA显示早期斑驳状脉络膜背景荧光强弱不均,静脉期后极部出现多数针尖状高荧光点,荧光逐渐扩大,后期呈多湖状强荧光池,视乳头可以荧光增强(图1)。OCT冋步显示双眼视网膜多发连续的浆液性脱离,.其脱离高度参差不齐,部分液性暗腔内可见稀疏的蓝色反光点(图2),治疗一周后复查OCT显示视网膜浆液迅速吸收,视网膜浆液性脱离高度明显降低,黄斑中心凹形态出现,中心凹神经上皮高度基本恢复(图3)。3

5、讨论我们通过对16例32眼原田病患者的FFA及OCT检查分析,FFA与OCT分别所呈现各种不同的图像特征,FFA表现为多发性色素上皮屏障功能破坏,荧光素渗漏速度快的急性活动期病例,OCT往往显示以黄斑部中心凹为中心的多发性多灶状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FFA与OCT对比观察表明FFA能够直观的、整体的、动态的呈现视网膜继发性损害的病变范围,损害程度,而OCT则以他的高灵敏度、高分辨率、清晰的呈现了病变组织的细微结构变化,且直观的提供一个清晰对FFA有很好的补充说明作用,此外因OCT无侵害性、准确性、可重复性在动态追踪观察病情变化方面也是有著的优越性,尤其是

6、对于追踪观察神经上皮下积液的吸收,黄斑部中心凹结构和厚度的变化,OCT都可以清晰的呈现出其形态特征,作出准确的定量分析,为指导临床调整和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准确的依据,但和其他检查一样OCT检查有自身的局限性〔2),比如屈光间质混浊,光波能量的衰减影响和干扰了深部组织成像,因此须与FFA联合应用才能准确的呈现病变损害的程度。参考文献[1】杨培增,李绍珍.葡萄膜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11-344.[2】杜冰,古洵清,黄丽娜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对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早期诊断的意义[J].眼科研究,2005.8⑷.415-41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