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交互式多媒体教学方法

浅谈交互式多媒体教学方法

ID:24213718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浅谈交互式多媒体教学方法_第1页
浅谈交互式多媒体教学方法_第2页
浅谈交互式多媒体教学方法_第3页
浅谈交互式多媒体教学方法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交互式多媒体教学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交互式多媒体教学方法:基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构建新的交互式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以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并对该教学模式的特征、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同时给出了交互式多媒体教学方式在通信专业的应用。  关键词:交互式教学多媒体教学  :G642:A:1672-1578(2011)10-0063-01    1多媒体教学的利弊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把抽象的知识理论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对一些用语言表达不甚清楚的理论,通过多媒体手段,运用一些动画效果、色彩效果、音响效果等,可使

2、学生对传递的信息一目了然,简单明了。笔者认为,一节课要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首先必须组织好教学,事先备课,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制作好本节课的课件和“程序”。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就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生动活泼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但是,单纯的多媒体教学也存在自身的缺点。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只是简单的播放多媒体课件,照本宣科,没有把握教学节奏并和学生充分交流,那么多媒体教学也仅仅是教学形式上的改变,教学形式太过呆板。因此,多媒体教学与交互式教学相结合是克服多媒体教

3、学这一缺点的最有效的方法。  2多媒体教学与交互式教学相结合  2.1交互式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优点  交互式教学特点就是在课堂上形成师生之间的交流反馈,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统一体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模  式[1]。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去精心讲授实例并组织和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用有效的方法促使学生积极发言,拟化出现实情境,给以恰当的引导[2]。交互式教学法的运用可以明显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掌握本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互用,从

4、而达到教学目的。  2.2在通信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以笔者所任教的“传输技术原理”课程为例,传统的方法是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单向控制的知识传递者,将知识点由板书或者多媒体课件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原理性的知识往往涉及到较复杂的公式推导,学生经常知难而退,无法理解其深层含义。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互动,学生不会主动思考,被动的接受带来的结果是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无法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  而交互式创新教学对教师本身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课程的知识内容,还必须熟悉交互式创新教学策略和方法[3]。比如,

5、如何选择符合教学内容、贴近生活现实的真实性的实验任务,如何设计具体的教学情境,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探讨和适时交流等等。在“传输技术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会将授课的知识点宏观地串起来讲解,并将其中的重要的知识点做一些大概的介绍,然后布置下一节的课程学生需要自己准备的内容。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多个人数相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对要准备的内容进行分析讨论,并在课后相互协作完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笔者留出部分时间给学生讲解知识点内容,准备一些启发性和关键性的问题供学生讨论,例如在讲“传

6、输技术原理”这门课的时候,提问:信道衰落一定对通信系统有害么?双绞线为什么能够抑制干扰?这些措施实现了多媒体与交互式教学方法的相互融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以及相互协作的能力。  2.3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的评价标准  在多媒体技术视野下,教学必须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任务,摒弃以记忆知识量的多少为评价标准的功利主义观念,把教学焦点由“教”转向“学”,由“结果转向“过程”,由“知识”转向“能力”,以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衡量尺度,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在这一学习环境中,学生

7、只有具备了获取信息、更新知识的能力,才能很好地利用既有知识创造出新的知识。改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为形成性评价,将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评价,以便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理解状况并调整教学。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实现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在“传输技术原理”课程评分体系中,笔者对学生上课中使用多媒体课件讲解的表现及对知识点的理解进行综合打分,学生之间互相打分,教师根据这些打分给出能够反映学生实际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综合成绩。  

8、3结语  通过两届学生的实践,我们认为,将交互式与多媒体教学综合应用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深度和广度,及时追踪课程前沿技术的发展,在理解和消化基础上,将其引入到教学活动实践中。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对课程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研讨式教学与课题设计,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