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梁金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ID:24213823

大小:10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梁金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_第1页
梁金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_第2页
梁金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_第3页
梁金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_第4页
资源描述:

《梁金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所在院系:文化传播系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号:20064060306姓名:梁金龙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诗言情与诗言志比较分析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诗是一种最普遍的艺术,如阳光般洒落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诗一般都会抒情言志。诗言志”是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他们强调诗歌既应反映现实,为教化服务,重视其社会作用;又应感物吟志,情物交融,突出其抒情性;情志并重,功利性与艺术性两不偏废。诗是抒情的艺术,情绪和情感是诗的基础。诗能充分地显示诗人的品格和情怀。长久以来,人们常用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内涵——深沉的思想,诚实的品质,宽宏的怀抱

2、,自然的意趣,情致婉约,风骨挺拔,以及操守、格调、丰神等人格魅力来抒情志,明教化,寄情思,逞才能,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如果说诗是一枚金币,情和志就是它熠熠生辉的两个面,两者的完美结合,才是诗能够穿越时空,砥砺心灵的真正原因。进入新世纪以后,坚持严肃的诗歌精神,介入当下现实,关注底层民众,拒绝商业化,拒绝娱乐化,这样一种写作倾向,正在形成一种方向性的写作潮流。当前社会文化正在实现转型,是诗歌被严重边缘化的时期,商业文化的压迫和诱惑力越来越强劲,一些诗歌的推介者为世风所染,在物质诱惑面前丧失道德良知,借文艺标准的不确定性掩饰自

3、己的商业目的,公然替一些伪作品涂脂抹粉,鸣锣开道。有些作家、出版商和媒体利用这一点放胆地进行自我包装和蓄意炒作,高帽子尽管往头上扣,然后去招摇过市。但作为艺术的欣赏主体的广大读者和观众,某种程度上处在受人摆布的状态。消费者是商家的上帝,欣赏主体则是艺术家的上帝。读者和观众是艺术的最终裁决者。一个稍微明智的艺术家都不会去埋怨上帝。埋怨不但无济于事,而且只会自寻烦恼。虽然文艺界弥漫着浓厚的浮躁气息,但广大读者在经历了一段市场经济状态下阅读选择之后,已开始逐渐向成熟转变。欣赏者变得冷静,并非是对诗歌失去了热情,而是希望能够读到真正优秀的作品。我想从诗言情和诗言志这个既统

4、一又对立的矛盾中切入诗的世界,5对诗进行哲学的思辨,对诗与历史、诗与艺术、诗与文学、诗与哲学、诗与精神、诗与教育、诗与宗教等等的关联做些探索,对诗的起源、发展、创作和功用有些总结,才能更好地启迪诗歌爱好者,才能更好地弘扬诗歌精神,才能更好地诗意栖居。二、文献综述1.在《诗人需要有巨大的探索和追问精神》中吕贵品说,诗人需要有时代的担当,诗人必须有社会责任感和做人责任感。时代不是狭义的,空洞的,而是把时代当成人性的问题,是鲜活的,具体的,博大精深的,诗人需要用诗来表达这个让人性得以自由发挥的时代、人改造和创造的时代。刘立云说,把握我们这个时代,才能走到中国新诗的制高点

5、。诗是一种纯主观的东西,是智性写作,对诗人的学养和自身的社会生活经验提出更高要求,没有这方面的准备和经历难以完成用诗歌揭示时代和人们在这个时代的命运。我这里所说的时代,并不等于主旋律,而是比主旋律更深厚也更博大的东西,因而,诗人对时代的担当,其实是对我们每个人在过去和未来的命运的担当。这两个的人说诗人必须有社会责任感,诗是纯主观的东西,但诗的写作要智性。可以知道诗言情是因为诗是人类语言的主观的必然,而诗言志则强调诗人作为社会人应尽的责任,要智性写作。这与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诗本质特征的认识是相通的。诗人既要带着脚镣,又要把舞跳得非常美妙,让人享受一种突破时代的独立自由

6、之美。2.《中国艺术报》诗人之殇——中国新诗缺乏成熟力作的原因之一诗最好是天成的,只是妙手偶得之。但诗是可以创造的,然而人的思想和心理的成熟是需要时间的,不可能速成,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必需达到一定的量才行。大脑真正成熟了,才可能有真正的创造;青春期写作往往只是重复人类在那个时期特有的冲动而已,尽管较易引起一般大众的共鸣。其中有个列子,屠岸(1923-)在1995年撰文检讨说:“20岁后,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改造社会的思想。我信奉诗歌服务于革命的原则。这当然是对的。但由于自己的幼稚和教条的侵蚀,我一度陷入公式化的泥淖,接着来的是迷惘。我终于拒绝仿制伪诗,因而在十多年的时

7、间里我的诗创作记录簿上几乎是一片空白。”屠岸的经历有一定代表性。能自我反省,觉今是而昨非,堪称难能而有勇。说明诗人必须思想和心理成熟,要理性,要言志,才可能有真正的创造。单纯的言情只会写出伪诗,陷入迷惘。诗必须是情与志的和谐统一,情志并重,功利性与艺术性两不偏废。3.《两宋词坛雅俗之辨》若词人方始作词,必欲合律,恐无是理。正如方得离俗为僧,便要坐禅守律,未曾见道而病已至,岂能进于道哉。音律所当参究,词章先宜精思。俟语句妥溜,然后正之音谱,二者得兼,则可造极玄之域。清而腴,丽而则,逸而敛,婉而庄……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亦出于诗人礼义之正。而于词学“用功四十年”的

8、张炎对词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