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活动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1)

创设教学活动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1)

ID:24219946

大小:4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创设教学活动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1)_第1页
创设教学活动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1)_第2页
创设教学活动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1)_第3页
创设教学活动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1)_第4页
资源描述:

《创设教学活动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创设教学活动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1)——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初探Keymary:Itisnoteasytoformthecreativepetence.Duringthebasiceducation,studentsmustbetrainedforthecreativeindividualcharacter.ustspurntheoutdatedteachingmethodsandestablishaneustconstructapeaceful,democratic,creativesituationofthestudyactivitie

2、s,placeapremiumonthestudents’curiosity,andencouragethestudentstomakeboldattemptsandcooperativeeffortsatthetasksarranged.usttrainthemtobereadyandfreetoquestiondoubtsabouttheirstudy,anddeveloptheiragination.  在我们反思即将过去的百年,迎接新世纪的重要时刻,江泽民总书记审时度势,指出,当今世界“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

3、;“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渴动力”。教育要改革、创新,以培养和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这是我们肩负的光荣历史使命。  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要有一个过程,要从小培养其形成具有创新能力的个性品质,那么,在基础教育阶段,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新能力,自然是我们广大英语教育工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认为,要从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入手,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一.创设质疑情境,变“

4、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2.探究性质疑  遇事好问、勇

5、于探索固然重要,但不能以此为目的,仅停留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已有的能力水平,利用青少年好奇的心理特点,充分运用教材里现成的材料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这是创造个性的具体表现,我们要倍加爱护的引导。例如,SEFCBOOK1B,Lesson61的FireNotice中有这样一个句子:Considereveryfirealarmtobearealfire.学生对掌握其字面意思并不难,但教师要

6、引导学生去体会理解隐藏在句子中的弦外之音,使他们能透过问题的表面看到其本质的联系,列举出诸如:“Maybeanaughtyboycansoundafirealarmtoplayajoke,andsomepeopleselves.”之类的情形,为培养其探究性思维品质营造好学习情景。二.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人竞争”为“集体合作”  实践证明,青少年具有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磨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

7、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共2页:1[2]下一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