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探索

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探索

ID:24220518

大小:59.5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探索_第1页
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探索_第2页
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探索_第3页
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探索_第4页
资源描述:

《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探索周文龙陶刚(湖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湖州,313000)【摘要】基于我国地震灾害频发不断,为了能够尽可能地降低地震灾害对人们牛.命财产安全的危害程度,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建筑结构工程中的抗震设计,结合工程实践,积极地探索总结经验和技术,全面提高建筑结构工程中的抗震设计质量。【关键词】建筑设计;结构工程;抗震设计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是一种复杂并且系统性极强的工作,从建筑的选址到建筑的结构设计都要进行严谨的抗震设计,根据不同的建筑项目,不同的抗震方法进行不同的建筑设计及抗震设计,保证建筑的抗震能力符合其结构设计。一、建筑结构工程中抗震设计的基木概念建筑

2、结构工程中的抗震设计理论是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积累总结而来的,是一种防御地震火害,将地震灾害所产生的破坏降到最低点的一种设计思路和概念。也就是说建筑结构工程中的抗震设计的目的是提高建筑结构整体抗震能力,确保建筑物在地震灾害来临时能够宥效地抵御灾害。当然地震发生时的剧烈程度我们是无法预知的,我们能做的是运用抗震设计理论知识,结合建筑空间结构工程的实际情况,从分析抗震材料选择等方面入手,提高建筑结构整体抗震能力。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1.根据建筑结构性能进行抗震设计根据建筑结构性能进行抗震设计同传统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有着木质上的区别。针对建筑结构性能的抗震设计主要是通过对建筑场地地质情况

3、,建筑结构情况和抗震材料采集数据,并分析计算后所产生的更具科学性的抗震设计新思路,新方案。这样综合性考虑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方式,使得设计作品更加地贴合抗震功能性的要求,对确保建筑抗震能力,降低地震灾害对建筑物体的破坏程度有着积极的影响。具体而言,根据建筑结构性能进行抗震设计吋都会奋一个终极0标,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会对以往建筑物体在地震灾害破坏之后的破坏程度大小进行定性定量分类,然后建立完善的地震灾害数据库,根据数据库的信息数据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为了能够确保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奋效发挥,0前在建筑结构性能抗震设计中还会通过模拟地震的方式对地震对不同性能的建筑结构破坏进行安全评估,更具安

4、全评估结果,分析抗震设汁方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及吋对设计不足之处进行优化改进。使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达到最优化,以便抗震设计方案应用到工程实践中能发挥其真正的抗震作用。1.根据建筑场地和建筑规划进行抗震设计通常情况下,地震在同一区域造成的破坏程度具冇差异性,即同一区域的建筑房屋在地震灾害的破坏下,奋的建筑物破坏程度不是很严重,而奋些建筑物破坏程度极为严重,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除了冋建筑物体自己的建筑质量奋关外,还同建筑场地和建筑规划冇着必然的联系;如建筑物体在建设过程中建筑场地刚好处于地震震中外,地震的破坏能力最强,使得这一区域的建筑物体受破坏程度最为严重。所以在建筑结构工程抗震

5、设计吋要针对各个区域以往发生地震震级的大小及地震发生的区域进行设计,规划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在选择建筑场地吋候避开地震频发区域。2.正确选择抗震建筑平面及立面3.1建筑形态应简洁II平立面布置适宜对于体型简洁规则的建筑,其受力性能的确定较为简单,冋吋对苏在地震过程中的内力及反应也能够进行准确的分析。体型简洁规则的建筑物在发生地震吋内部的结构构造较为容易处理,受地震的损害也不会很严重。针对体型与平面都不规则的建筑来说,其立面高低不同,所以建筑物的刚度与强度在地震发生吋极容易产生突变,出现薄弱位置,而薄弱位置的产生在地震发生吋易产生极大的危害。3.2保证建筑平、立面的刚度与质量对称若建筑平

6、、立面的刚度与质量分布不均匀,无论建筑情况如何都会发生一定的扭转及形变,造成严重的危害。所以,必须保证平、立面刚度与质量的平衡与对称,使建筑的质心与刚心处于重合状态,保证建筑的稳定性。3.3建筑质量与刚度变化均匀在建筑质量与刚度方面,其竖向的分布一般是不均匀的。地震发生吋的竖向收进上下部分的振动性能不同,容易使楼板出现应力变化,凹角处应力集中,最终导致地震带来的巨大损失。所以,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吋应对竖向分布进行严格的监督,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方式。3.4防震缝的设置根据建筑的不同类型、体型及不同的结构体系应采取适当的防震缝设置。针对建筑体型较为复杂的情况,若选择不设置防震缝,则应采用对

7、其进行实际结构计算模型的抗震分析方法,对建筑物的局部应力及集中形变进行合理估算,并对其薄弱部位进行相应的防震设计。对于设置防震缝的建筑,应将苏以结构单元形式进行划分,并根据场地的性质、房屋的类型预留相应的宽度。1.建筑结构的体系选择4.1保证结构体系的承载能力建筑结构体系的赘余度、变形能力及内力重分配等功能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工作要点。地震发生时,哪怕出现其中部分构件问题,只要苏余构件的承载能力能够对竖向承担荷载,就会使整个建筑处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