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有效互动,提升对话质量

实现有效互动,提升对话质量

ID:24223653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实现有效互动,提升对话质量 _第1页
实现有效互动,提升对话质量 _第2页
实现有效互动,提升对话质量 _第3页
实现有效互动,提升对话质量 _第4页
资源描述:

《实现有效互动,提升对话质量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现有效互动,提升对话质量一、创设有效情境,引发互动欲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创设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积极地参与到探索和研究活动中,激活学生思维,引发互动交往的欲望,提高学习效率。  1.利用媒体,创设情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我在执教连堂课《女娲补天》的第一课时中娓娓叙述:“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可是有一天晚上,女娲被一阵

2、巨大的响声震醒了……”紧接着,马上播放一段震耳欲聋的声响,把孩子带入了当时的情景——天塌地裂。“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孩子们带着好奇和浓厚的求知欲望迅速地走进了文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学习中。  2.创设想象情境,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  在《女娲补天》第一段的教学中,我在引导孩子们想象天塌地裂的可怕情景时是这么处理的:首先让孩子们反复读“燃烧着熊熊大火”这几个字。“读着读着,你眼前似乎能看到什么?”学生在朗读和想象中,众说纷纭。有的说:“我仿佛看到森林着火了,成了一片火海。”有的说:“我似乎看到火越烧越旺,山下的房屋全部烧着了。”有的

3、说:“我好像看到火海中人们在哭喊,像无头苍蝇似的乱窜。”在这个片段中,教师让学生立足文本,调动与课文相似的背景知识,大胆地展开想象,从文本中读出触动自己心灵的生活情节,读出熟悉的情感体验,同时使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变得更深层次,思维也就由“单一”变成了“多向”,这时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就变得有效而积极。  二、生成教学话题,扩大互动空间互动是生与生、师与生、师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而话题是联系学生、教师与文本的媒介。恰当的话题,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现学生自主发展。  1.

4、筛选话题,促进互动。  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先放手让学生质疑,再根据学生的问题展开教学,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互动的话题可让学生定,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习兴趣,还可以让教师从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以此为话题和学生展开对话和互动。  2.设计话题,展开互动。  话题如何产生呢?当然得在研究教材和研究学生的前提下提炼产生。每上一篇新课文,我总喜欢细品文本。如果课前阅读文本时没什么感觉,上课就语言僵硬,与学生对话就失去灵感。教师只有用心去感受、理解文本的

5、价值意义,正确把握文本的人文精神,与产生情感的共鸣,才能被文本感动,从而设计出好的话题与学生展开对话。一节课中教师要找到能够激起学生对话兴趣的话题,最好是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的话题。围绕这一两个话题对课文进行品读,然后师生互动交流、评价,使得语文课堂上人人有话说成为可能。  三、巧抓交流时机,促进互动深入1.捕捉信息,调整互动。  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的教学中,当学完巴迪写了一首诗得到来自父母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后,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来自父母的严爱和慈爱,我校一位老师这样引导学生互动:“说说自己类似巴迪的生活体验。”学生们畅所欲

6、言。“有一次我考了55分被爸爸打了屁股,而妈妈却摸着我的头说‘没关系!找出原因下次加把劲’。我认为爸爸是严爱,妈妈是慈爱。”另一个学生委屈地说:“上次我考了59分,爸爸打完屁股,妈妈也打了我,真是‘糟糕透了’!”接着教师教育他们应怎样正确对待荣誉和挫折。2.合理点拨,鼓励多元。  连堂课《老人与海鸥》中,学生很难一下就读懂海鸥对老人的不舍,在学生“悱愤”之时,蔡泓杰老师及时引导学生探究,在文本中找出相应的语段、语句。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换位思考,不仅仅停留在字、词、句、段的表层上,通过与平时的对比,引发了学生认知的冲突,带领他们进一步阅读文本,

7、进行深入的思考,并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去意会、感悟、体验,让学生尽可能地进入老人与海鸥那浩瀚无边的情感世界,品味老人和海鸥的情思,和最大限度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四、整合教学资源,形成多边互动  教师在努力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互动、对话时,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往往会碰到学生与文本产生脱节的现象。此时,教师只有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整合学生对文本有感触的各种教学资源,补充与教材相关的背景资料、音像资料等一起参与互动,才能顺利完成意象建构和情感表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