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性格与命运结局初探

妙玉性格与命运结局初探

ID:24238441

大小:64.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1-11

妙玉性格与命运结局初探_第1页
妙玉性格与命运结局初探_第2页
妙玉性格与命运结局初探_第3页
妙玉性格与命运结局初探_第4页
妙玉性格与命运结局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妙玉性格与命运结局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妙玉性格与命运结局初探“金陵十二钗”中,有一位身份、地位十分特殊的贵族少女,她就是妙玉。说她特殊,是因为她是“金陵十二钗”中唯一与金陵四大家族没有任何血缘和亲属关系的人;同时,又是“金陵十二钗”中唯一的佛门弟子(惜春遁入空门应是在作品的结尾部分,前八十回书仅是暗示其最终将出家为尼;而妙玉一出场便已是一位出家修行十多年的尼姑了)。既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没有任何血缘和亲属关系,又是一位身入空门、带发修行的僧尼,却被作者堂而皇之地请进贾府的大观园,并载入太虚幻境薄命司金陵十二钗正册,作者如此构思,如果不是将妙玉仅仅作为一位冷眼旁观的局外人而设置的话,那么,合乎逻辑的解释只有一个

2、,即妙玉必将会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至少是其中之一)发生某种纠葛,建立某种重要的、远非前八十回中所表现出的那种人际关系。如果不是这样,那末妙玉这一人物形象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存在价值,成为可有可无,或者完全没有必要的、多余的人了。程高本后四十回续书的处理便是如此。续作者描写妙玉凡心偶炽、神不守舍、走火入魔,因而招致一伙盗贼的劫掠和奸辱,从此不知所终,以此来照应“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的判词,普遍地被人们认为太拙劣了,纵使对后四十回续书持基本肯定的学者,对妙玉如此结局的描写也不敢苟同或恭维。同时,恰恰在妙玉结局的设置和处理上,最明显也最集中地暴露出续作者思想倾向、审美意识、

3、艺术构思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的浅薄、低下。因凡心偶炽、神不守舍、走火入魔而被强盗劫去受辱,这一情节的构想和描写,从思想认识上说,妙玉的被劫和受辱,俨然成为她不守佛门清规的现实报应,从而暴露出续作者对宗教禁欲主义和封建礼教的极力赞美、维护和对敢于违背宗教禁欲主义、无视佛门清规戒律的思想行为的严厉惩戒的思想倾向;从艺术创作上说,则是对二刻《拍案惊奇》中《襄敏公元宵失子十三郎五岁朝天》这篇话本小说所描写的真珠姬被强盗劫掠、轮奸一段情节的拙劣模仿。这就使得妙玉这一人物形象及其命运结局这段故事内容的认识和审美价值,降到了连“二拍”都不如的水平。更为重要的是,续作者如此处理,使得妙玉这一人

4、物形象完全游离于作品的主要情节线索和人际关系座标之外,峭然孤悬,单摆浮搁,既无深刻内涵,格调低下,又缺乏艺术魅力,味同嚼蜡。既使在总体水平并不高的后四十回续作中,也是一个有之赡卷、无之亦可少点遗憾的赘疣,显然属于大煞风景的败笔。将这样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内容附于《红楼梦》前八十回之后,称作狗尾续貂,笔者以为恰如其分。曹雪芹笔下的妙玉形象和命运结局绝不会是这个样子。根据《红楼梦》前八十回所展现出的作品总体艺术构思、主要情节线索、人物形象体系以及由此而体现出的作品深湛的内涵、丰厚的底蕴、作者对现实生活、现实关系敏锐深刻的洞察理解和非凡的艺术构思、再现能力,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曹雪芹

5、的艺术思维和布局中,妙玉这位暂时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毫无瓜葛的“方外”人,最终必然会与四大家族发生一定程度的或比较密切的甚而可能是直接的联系,从而与小说的主要情节线索或主要的情节副线勾连绾系在一起,进而展示她的命运悲剧;同时,也正是由于她与金陵四大家族之间建立了某种联系,出现了某些纠葛,才导致了她的悲剧的命运结局。总而言之,脱离金陵四大家族这个大背景,游离于作品的情节主线之外,不对前八十回书中有关妙玉形象及命运结局的种种描写、铺垫、伏笔、伏线、隐寓、暗示进行全面统筹的梳理和深细有机的思考,而去孤立地审视和探讨妙玉这一人物形象,并以此推论和演绎妙玉的命运结局,不可能得出正确

6、的、令人信服的结论,因而是不可取的。我们理应将妙玉这一人物及其命运结局视为小说整个肌体结构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从而对妙玉的性格及命运结局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进而较为准确地理解、把握这一人物形象所具有的存在价值和深刻的审美意蕴,这不仅有助于揭开长期罩在妙玉身上的神秘面纱,而且对进一步洞悉作者的创作意图,明了妙玉在小说人物体系和作品总体艺术构想中的准确位置,解决小说中与此相关的其他疑难问题,都将大有裨益。妙玉性格中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作为一个出家人,一位已被森严的佛门教规和封建道德观念剥夺了爱与被爱的权利的正值青春韶华的妙龄尼姑,却凡根未净,尘念犹存,红杏出墙,在自己的心灵深处顽

7、强地保存着一缕希望获得异性之爱、也默默地然而又是极为执著地爱恋着英俊飘逸的贵族青年贾宝玉的情愫。她的这缕完全属于正常人所理当具有的、合于人性的情愫,不仅没有在宗教严酷的清规戒律的桎梏下灰飞烟灭,也没有被吃人的封建礼教所逐渐蚕食吞噬,反而在一定的情境和适合的时机下被大大地激活,驱使她不加掩饰地表现出极为外露的举动和行为。第四十一回“栊翠庵品茶”一节,妙玉拿给宝钗、黛玉品茶的茶具分别是?爮斝和点犀盂,这两件茶具虽然也很珍贵,但显然是妙玉不曾用过或至少不常用的;而特意拿给宝玉用的却是“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